我打江南走过……

票友:仙人不留神 坐标:江苏南京 晒书时间:2016.01.07

江南,是一曲悠长婉转的清歌,是一幅小桥流水的画图,是一段所有人内心深处缠绵悱恻的美梦。青蜜的读书流转活动让我与这本书(《总有一段时光虚度在江南》)邂逅,也与这个挥之不去的梦境相逢。

建筑是智慧的结晶。《巴黎圣母院》里,雨果把建筑称为人类的智慧之书。历经岁月风霜和人间烟火的洗礼,建筑虽有缺损,却依然挺拔在那里,也正是由于它的“顽固”,才值得人们如此信赖,愿意把智慧凝结其中。而在本书中,作者也用很多篇章描述了江南各地的建筑风格,这部智慧之书在这里以祠堂和门楼为代表,又翻开了新的一页。书中讲到江南建筑的石雕、砖雕、木雕,从就地取材中看到江南人的随适而安;从圆雕、浮雕、透雕的技法中,可见江南手艺人的善于钻研;其中在讲到透雕时有句话实在让我印象深刻,“在五六分的厚度上凿出六七个层次”,想想就觉得不可思议,然后就会惊叹于其技艺的高超精湛。于方寸之间雕刻出乾坤万象,这是手艺人的骄傲,也江南人的智慧。

智慧是诗书的回报。在江南这幅小桥流水的画境中总少不了文人墨客的身影,他们从一个个“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江南小镇中走出来,最终走向了更加广阔的中华大地。这是江南人诗书传家的智慧,也是江南人对这片热土的深情。书中对江南村镇的描述几乎都涉及到他们尊师重教、诗书传家的传统,从南浔的藏书楼“嘉业堂”到芙蓉的芙蓉书院,再到查济的家族培养机制,江南的诗书,不仅仅是个人春花秋月的伤情遣怀,更多的是经世致用的开阔气象。也正是这样的江南人,无论是为官做宰的国之栋梁,还是经商致富的豪门望族,始终都有着难以割舍的诗书情怀,家乡的烙印一直都在他们的身上,默默地诉说着江南水乡的钟灵毓秀。

诗书是财富的底蕴。从《新安家族》到《胡雪岩》,江南出才子,也出名商。江南水乡的精致秀雅,是因地制宜,在有限的水土上精雕细刻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却也是天生的危机,地少人多的生活困境促使他们不得不走出这里的山山水水,到外面的世界艰难谋生。于是,他们以地域为代表,有了一个集体的名字,比如徽商。都说徽商富可敌国,殊不知,在他们纵横商界无往不利的背后,恰恰是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诗书传统造就了他们的“儒道经商”、“贾而好儒”,他们以勤俭、诚信、合作、进取、契约的商业精神在人间烟火中践行着儒家信仰,印证着世间大道。他们中的成功者则又会反哺家乡,广建祠社宅第,兴办学院书堂,在这里,财富与智慧、诗书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成就了这样一个繁华如梦的江南。

财富是盛衰的写照。都说“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可见江南自古繁华,而这繁华,大多有着交通便利方面的原因。从书中看来,周庄有市集,皤滩有码头,许村有古官道……这些地方的繁华都因着便利的交通,人员、货物、财富可以在此集散,商业的繁荣带来了地方的昌盛,如今留存下来的飞檐雕梁依然还在为当年的财富代言,诉说着当初的繁盛好时光。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由于开辟了更便利的交通,人员、货物、财富慢慢从这些古镇中流失,这些曾经的繁华也就渐渐衰落了,这是商业财富逐利而生的本性,是无可奈何。巧合的是,现在的古镇复兴同样着力于商业,文化反而成为附丽,周庄如今的川流不息与皤滩的破败萧条恰是其正反两面的写照。“盛衰岂无凭”,或许我应该说,这不是巧合,而是自古以来颠扑不破的财富规律。

然后,来看看江南的槽点吧。书中“同里”篇讲到“退思园”,说它有遐想、有欲念,精巧至极,满眼妖娆之气;好吧,我是没去看过,但倘若书中描绘确实,那我只想说,这样风格的园子说是为了“退思补过”,是在逗我呢吧?如果说石家村的棋盘格局是在纪念先祖石守信的那一局人生大棋,我还是心有戚戚焉的话,那么雄村对于曹振镛的纪念就让我有了那么点不以为然;不过,就像书里说的那样,家乡故人更在意的是家族里出了大人物,至于实际的功过是非倒不那么重要;好吧,至少这个原因我能够接受。但是,西溪南竟然在建西门庆的纪念建筑,认定自己是西门庆故里,我也是无言以对了。江南的槽点并不多,但这个噱头实在是有点太大啦。

跳出江南,说说别的吧。书里有一些语句,总会让我在不经意间想到点别的,好像是又和过去重逢了一样。在“南浔”篇中提到的“天一阁”就是这样。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名字是在余秋雨的一篇散文里,当时还是初中吧,然而如今再看到这个名字还是有种熟悉感,原来一晃好多年,这个名字还记在心里。书中“安昌”篇里讲到绍兴师爷,其实绍兴师爷确实名满天下,但我最爱的一直是广州师爷,因为小时候看的电视剧《状王宋世杰》实在印象深刻难以磨灭,所以现在一提起师爷我最先想到的还是他。还有一篇讲到胡适的父亲胡传,字铁花,所以他在台湾的纪念碑是“清台东直隶州州官胡铁花纪念碑”,然后,我很想问一句,胡铁花在此,那楚留香在哪里呢……(哈哈,开个玩笑,莫怪哦^_^)

说说这本书吧。老实说,这本书的风格太细“腻”了,很多时候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博闻强识的导游,不厌其烦地告诉我这个祠、那个堂或是这片宅第是谁谁谁的,它们的雕刻怎样怎样,当地有什么什么故事,好吧,或许这也是游记的一种写法,只是并不很合我的口味罢了。而书中的插图也让我觉得有点太单调了,几乎都是民居生活类的;我更期待能多一些“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美景,想来那一定美不胜收。不过话说,如果让我自己选,我一定不会选它,但既然参加了这个活动,读到它也不觉得太失落,毕竟,算是让我走出了读书口味的“画地为牢”,接触一下也没什么不好。

“我打江南走过……”我很喜欢这首诗的开头,因为其中蕴含着江南所能给出的无限想象;但我更喜欢把这首诗的结尾变成,“我不是过客,是个归人……”归于这曲婉转的清歌,归于这段迷蒙的烟霞,也归于心底那个永远心向往之的江南梦。


分享到:

青蜜一票书吧书籍流转阅读计划,提倡图书互动式流转阅读,提倡深度阅读与交互式阅读;阅读之前有需求,阅读之中有思考,阅读之后有反馈。

欢迎合作,微信:leiyongqing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