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蜜专访

INTERVIEW
成全

成全:科幻创作要将生活阅历融入科幻创意

​人物简介:

成全,时用成追忆等笔名。“未来全连接”华为终情局首届科幻超短篇小说创作大赛复审评委,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未来研究会常务理事、《科幻Cube》刊物执行主编、“科幻文学馆”书系的创建者。连续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的最佳编辑奖获奖者,编选过两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获奖小说集及柳文扬、绿杨、陈楸帆、长铗、七月等作者的首本个人作品集;同时又是国内完整翻译柯南·道尔“查林杰教授”系列科幻小说的第一人,译介有奥森·斯科特·卡德的大量科幻作品于刊物、成书之上,云云。偶尔也写写小说、评论,不科非幻,能让大家读过避世消愁就好…… 

成全

以下是青蜜科技记者对成全的访谈实录:

Q:您是如何对科幻产生兴趣并进入这个行业的呢?

A:现在很多年轻的科幻迷是通过科幻影视喜欢上科幻的,而我是一个80后,跟90后或者年轻的一代不同,我成长的年代还没有那么多科幻大片引进中国,所以是通过阅读科幻文学杂志和看一些科幻元素的日本漫画而喜欢上科幻。至于怎么进入到科幻这个行业呢,我是学中文的,当编辑也是很对口,就阴错阳差做了科幻文学编辑,把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结合到了一起。

Q:您是科幻图书策划人、编辑,可以说是连接科幻作者与读者的桥梁。在您看来中国科幻的作者与读者之间存不存在创作与阅读需求上的不平衡?如果存在,双方应如何实现平衡呢?

A:就我个人做科幻作品的读者和编者以及进行科幻创作的多角度观察,我认为中国科幻的作者与读者之间存在这样一种不平衡,造成中国科幻文学比较小众:我们的科幻作者写的东西可能很高深,但是文学创作有这么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你需要有一定的写作阅历。我们经常探讨说,人到40岁以上写作阅历会更好,但往往我们的科幻作者的写作阅历集中体现为他们的科研阅历。他们能在作品中较好的呈现他们的专业和研究,但是可能由于作者本身还比较年轻,个人的生活阅历不是很丰富,就很难将生活的东西融入创作,这样就造成创作内容离读者比较远,很难让读者产生共鸣。

而比较成功的做法是,我举王晋康老师的例子来说。王晋康老师的作品是40岁以后创作的,他本身的经历就很丰富,所以小说中就有很多生活的痕迹。贴近生活才能和读者很好的对接,这也与我们倡导“文学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相符。

2015年9月20日天津师范大学,在由青蜜科技主办的“科幻TO动漫”主题沙龙上,成全分享“宫崎骏动画中的科幻思想”。

Q:您作为执行主编的《科幻Cube》号称为“科幻时尚杂志”,但里面有很多对经典怀旧的科幻主题内容,那么这本杂志的内容定位和目标受众究竟是怎样的?在纸媒普遍不景气,科幻杂志更偏小众的背景下,是什么样的动力让您做这么一本杂志的呢?

A:《科幻Cube》的主要受众是70后、80后,也是阅读纸媒的一代,当然也希望能覆盖一些90后读者,所以我们情怀和怀旧的内容会做的相对多一些,从而把目标读者拉近我们的媒体。

大家都说纸媒不景气,我觉得主要是说一些浅度阅读的东西,比如报纸就被网络媒体冲击的比较厉害,毕竟大家都希望能快速获取信息。但至于深度阅读,就是适合深度阅读的杂志和图书,还是会有它们一定的生存空间,会长期存在于市场。做《科幻Cube》就是基于这种认识。

《科幻Cube》2016年2月创刊 百花文艺出版社

Q:您策划的“科幻文学馆”丛书中也引进译介了不少国外的优秀科幻作品或相关书籍,那么在您看来除了美、日等大家所熟悉的科幻大国外,还有哪些国家和地区的科幻作品值得关注?请稍作介绍。

A:科幻文学起源于欧洲,复兴于美国。科幻文学的好坏与国家的国力和科技水平有直接关系,就是说科幻大国与科技大国的地位是相称的。世界上有一个“汤浅现象”,是说科技中心的转移有一个顺序,从工业革命的英国转到法国到美国再到日本,未来到中国。这一现象也可以套用到科幻文学中心的转移。最早的科幻小说就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创作的《弗兰克斯坦》,玛丽·雪莱创作之后,到了法国有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再到后来美国日本的科幻创作就不必细说了。这些科幻创作的诞生都是与当时所在国家的工业发展和科技水平相关的。试想一下,如果让一个欠发达国家的作家来写宇宙航行之类的事情既不现实也不可信。

另外科幻文学的发展与写作语种的传播力也很有关系,像英语、日语等几大语种传播力与他们国家的科技水平都很强,他们的科幻创作传播的范围和影响才会更广。所以说,好的科幻作品目前还是集中于美国、日本,我相信未来会是中国,这些语种传播力强,科技水平高的国家。

注:汤浅现象是近代科学史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现象。是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1962年对1501年至1950年科技编年表的科学成果和人物传记词典中编选的科学家做统计处理而得到的。

汤浅光朝以下述方式定义“科学中心”:当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段内的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总数的25%,则称该国家在此时段内成为科学中心,该国家保持为世界科学中心的时段为其科学兴隆期。由此,他指出近代以降,科学中心按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X国)顺序转移。

“汤浅现象”说明:文化的震荡、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快速增长、新学科群的崛起、科学家的集体流动,都是导致科学中心发生转移的因素。科学的兴旺和教育的发达总是一致的;教育的发达总是超前于科学技术的兴旺。

Q:与国外科幻创作相比,您觉得中国科幻又处于什么水平?未来发展会怎样?

A:中文的传播力以及中国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会让中国的科幻作品更有发展的空间。当然,目前我们的科幻作品与美国这种科幻产出大国来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们已经有了国际水平的作品,像去年《三体》、今年的《北京折叠》都获得了雨果奖的肯定。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世界上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国科幻。我觉得短期内,我们的科幻创作水平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Q:作为华为终情局首届科幻超短篇小说创作大赛的评委,您觉得优秀的科幻超短篇小说的标准是什么?请您从编辑的角度给参赛者提供一些创作建议吧。

A:可能很多人认为超短篇科幻作品更多的是要有创意,但从我既为编辑又为作者的角度讲,我认为无论是短篇还是中篇、长篇作品,都需要好的故事,故事是第一位。这也跟我前面提到过生活阅历有关,一个作者一定要有很好的生活阅历,并能将这种阅历融入到科幻创意中,讲能让读者相信的故事,不能做“点子文学”,这是科幻创作最忌讳的。

Q:对目前热炒科幻IP的现象怎么看?科幻产业化会对中国科幻文学的未来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A:热炒科幻IP这个现象我觉得是一个好事情,总比原先没什么人关注强。热钱的涌入,会促使更多人关心或者选择加入到科幻行业内。但是短期热潮过后,市场终究还是会恢复冷静的。我认为一个行业能平稳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版权声明

此篇内容归本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登录青蜜

记住我忘记密码戳这里

登 录

没有账号点此注册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