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蜜专访

INTERVIEW
姚迦文

姚迦文:科幻是超越时空的旅行,带我去过去和未来

姚迦文在四姑娘山旅行时拍摄
姚迦文在贡嘎旅行时拍摄

姚迦文,22岁,从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毕业后,他目前升入本校继续读研,专业是天体物理。他喜欢看书,体悟百味人生;喜欢看纪录片,了解各种各样有趣的知识;喜欢旅行,欣赏不一样的风景;喜欢科幻,科幻是超越时空的旅行,可以让他在另外一个世界畅游。

小学的时候,姚迦文看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当时特别喜欢,因此爱上了科幻。关于科幻,姚迦文认为科幻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写出来的小说都可以成为科幻。“科幻小说最重要的是有趣、好看,能吸引读者对科学产生兴趣。不久前我在《科幻世界》编辑部听到的一段话说的很好:如果把科学比作正规军的话,科普是预备役,而科幻是宣传部。科幻小说就是为了让读者体会到科学的魅力,也可以激发人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姚迦文表示当科幻小说中的事物出现在现实中很让人兴奋,“至今我还记得看鹦鹉螺号时的惊喜:凡尔纳竟然预言了潜水艇的出现,虽然可能不是很准确,但是我还是为他的想象力所折服。”

“当时四天就读完了,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三体》,根本停不下来。” 姚迦文最喜欢的科幻作品是刘慈欣的《三体》,“它的代入感非常的强,让读者可以完全置身其中,随着情节的进展一起体会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三体》的设定是自洽的,每一环都联系很紧密,让读者感觉在现实世界中,事情就是应该这么发展。”姚迦文认为科幻小说中,当人类发现的科学和发明的技术反过来影响人类,对人类的社会产生影响,这之中碰撞出的火花才是最精彩的。在他看来,能清晰生动地描绘科学技术如何影响人们,同时做到逻辑严密,这是很难的,需要作者丰富的知识以及出色的想象力。

姚迦文

姚迦文此次作为社团代表担任初审工作,在评审过程中,他偏爱有故事性的作品,科幻元素可以少一些,但一定要有趣,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我希望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了解这个世界中人们的生活,人们的想法,以及人们创造出的有趣的东西。”《辩论机器》是目前姚迦文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中将现在的大数据与辩论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来搜集大量的证据,最后经过运算得出是哪一方胜利。可以说辩论机器是帮助人们思考的工具,毕竟对于海量数据计算机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但这也给结尾埋下伏笔,计算机收集的证据是人类已经创造出的成果,如果人类指望它来代替自己思考和创新,那么将一无所获。‘宇宙是否有目的,’这个终极命题不是通过计算机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人类不停地探索,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充满荆棘,但探索是我们的天性,也是我们不能被剥夺的宝贵财富。”姚迦文表示这次比赛有很多作品很可惜,“对于未来科技的描写很详细,也有不错的创意,就是像流水账,让人感觉像一篇说明书,体会不到主角在作品中的感情。作者如果感觉设定有些庞大,那就从细节出发,不求全面,只求能将故事中人性的亮点挖掘出来,等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以后,再写一些复杂的故事。”

在姚迦文看来,科幻小说影视化最关键的还在制作能否用心,唯有精心制作的科幻电影,才能体现原著的魅力。他自己就很喜欢用MineCraft制作的《三体》短剧,“它将《三体》中场景展现的很完美。”从目前来看,姚迦文认为将科幻小说影视化还有不少的路要走,国产电影从剧本到特效,都与国外的优秀电影有不小的差距。在他看来,现在拍摄《三体》这样的长篇小说很难,但可以先从优秀的短篇小说着手,比如《一日囚》,积累足够经验以后再拍摄情节复杂的科幻电影。

“现在大家对于科幻的关注度提高不少,可以说是发展的不错。除了《三体》,从之前的银河之心系列,到《北京折叠》,不断地出现好的作品,而且关于科幻的活动和讲座也越来越多,这次的科幻大赛也体现了大家对于科幻的关注。”在他看来,现在的问题是能不能将科幻热潮延续下去,“当科幻读者有一个庞大的基数以后,相应的科幻创作、科幻文化自然会蓬勃发展,这也是科幻迷希望看到的景象。”

版权声明

此篇内容归本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登录青蜜

记住我忘记密码戳这里

登 录

没有账号点此注册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