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蜜专访

INTERVIEW
丁宇飞

丁宇飞:科幻应该负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丁宇飞

丁宇飞现年24岁,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毕业后,他进入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设计学院景观系读硕士。目前休学,暂住在北京,专心写作。

在高中的时候,丁宇飞曾经休学半年参加物理竞赛,便在那时了解到一些大学物理课程。尽管最后的竞赛结果不够好,但那时积累下来的物理学知识为他现在的科幻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基础。进入大学后,他所读的景观和建筑专业把他培养成了一个“杂家”。 在五年本科以及一年的硕士生学习过程中,他不仅需要学习构成和绘画等美学知识,也需要学习力学结构学等工学知识。而为了成为一个有思想、对社会负责任的景观师或建筑师,更重要的是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知识的积累。在社会学的学习过程中,丁宇飞对城市与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有了更为客观的认识。其中,一些经典城市社会学模型——滕尼斯的“通体社会”与“联组社会”,包括 “芝加哥学派(社会学派)”通过生态学原理阐释社会和城市演化变迁的“人类生态学”和“城市社会学”等等都对他认知世界、认知人类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这一切学习和积累,为他创作科幻以及其他题材的小说提供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因为在丁宇飞看来,科幻创作,基本上都需要探讨“科技演化”所带来的“社会演化”。这些知识的积累,帮助他在推断未来可能存在的“科技演化”所带来的“社会演化”时,拥有了一个具有逻辑性的前提。

丁宇飞兴趣广泛,受专业的影响,他对绘画非常感兴趣。绘画帮助他在创作小说时从情景入手——在开始进行创作的时候,头脑中呈现的一般不会是非常抽象的概念,而是比较成熟的图景串接。所以,他在构思故事的时候,会推敲每张画面的细节与画面串接的逻辑合理性。此外,丁宇飞也非常热爱阅读。阅读对写作的影响显而易见,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行为与心理之间的联系,对揣摩小说中人物的思维和行动很有帮助;社会学研究的是群体行为与心理,这为架构小说中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提供了支撑;哲学作为基本的认知逻辑系统,对逻辑思维的锻炼和形成有很大帮助。推理和科幻都是丁宇飞喜欢的小说类型,他也会创作同类型的小说,所以一旦遇到喜欢的作家,丁宇飞会非常认真地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和手法。

因为一直有当科幻或者悬疑推理剧编剧的理想,丁宇飞会比较刻意去看一些相关主题的影视作品。《黑镜》、《九号秘事》以及《世界奇妙物语》等主题深刻的反乌托邦形式的影视作品都是他喜欢的类型,他自己创作的科幻作品也倾向于这一风格。遇到印象深刻的作品,除了会用影评记录下来之外,丁宇飞也会反过去重新观看,来研究它们的分镜技巧。

受专业的影响,加上编剧的梦想,丁宇飞的写作之路似乎充满规划且目标明确。然而他最初开始写作的契机却是为了讨女友的欢心。当时正值大五的最后一个学期,即将前往美国读研,面对为期至少一年的异地恋,丁宇飞打算送给女友一份难忘的礼物。和自己一样,丁宇飞的女友也是个科幻迷,加上自己一直怀着想当编剧的梦想,他开始动笔写科幻小说。现在回头再看,处女作中很多设定和情节,甚至文笔都显得有些幼稚,但这篇处女作确实为他打开了写作的大门,并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除了科幻,丁宇飞还写悬疑和推理小说。在他看来,这几种小说类型的创作都是相通的。本格派推理必须基于完整的逻辑体系,社会派推理会对社会内部矛盾和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而这些也是一篇科幻作品所需要具备的,只不过时代和社会背景会基于一个处在未来阶段的科技合理的延伸上。

尽管《科幻世界》杂志从初中以来就爱不释手,丁宇飞却认为不算是个铁杆科幻迷。大二的时候读《三体》也曾让他深深着迷,除此之外还有刘慈欣的《赡养上帝》和《赡养人类》这两篇姊妹篇。在《赡养人类》一文中,作者对资本社会发展的终极阶段——终产者的设想让丁宇飞感到深深的震撼。“而更让人细思恐极的是,这一切,很有可能在将来,机器生产完全取代人力生产的那一天真正来临。在这样的背景下,究竟应该把一个富人和二十亿个穷人的悲剧归结给谁呢?是那个富人吗,还是每一个穷人?作者没有告诉我们,他在启发我们去思考一种基于科技发展的社会可能性推论。在这里没有人应该被谴责,而似乎每个人都需要被谴责,似乎这样的时代有着逻辑必然性,但仿佛又在哪里悲哀地犯了错。我希望自己的作品也能够展示这样深入人心的复杂性,写作的时候也会引导自己去思考这样深层次的辩证的价值。”丁宇飞说。

在丁宇飞看来,“科幻”是一种基于现在的科技,对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革所进行的合理性推论。“科幻”并不是纯粹的带上幻想色彩的科学或者科技,而应该负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科幻”所探讨的未来,一定要带上对人类价值的认知和社会演化的探讨。至于科幻的“软硬”之分,那则是在科技合理性探讨的程度上有所差异,并不存在什么高下之分。“从古至今,任何事件都没有阻止人类好奇与求知的脚步。人类渴望‘幻想’,而现代科技为人类的幻想披上了更为合理、更具有逻辑性的外衣。其实,‘科幻’本身和‘科学’一样,是我们渴求理解这个世界所做的努力。所以,我替换霍金在《时间简史》中的描述里面的几个字来定义科幻——人类求知的最深切的意愿足以为我们所从事的不断‘幻想’提供正当理由,而我们的目标恰恰正是对于我们生存其中的宇宙做出完整的‘设想’。”

“对现在的我来说,写作更像是和吃饭睡觉一样的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就像吃饭和睡觉一样,写作也会一直坚持下去。”丁宇飞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无论是时代背景还是重要人物都能够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辩证性。随着创作的不断深入,他发现个体的喜或者悲都会受到时代和社会的深入影响,而时代的喜或者悲其实是个体意识的集群反应。“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具备探讨这种复杂的可能性,而不仅仅是片面的或者是偏激的。所以,我会对反乌托邦题材非常在意并且愿意持续尝试下去。”

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除了完成手头上的几篇中长篇之外,丁宇飞会坚持每周至少创作一篇五千字以下的短篇科幻,一年后汇编成册,做一个短篇的合集,题目暂定《吉尔的影子》。

而在未来,丁宇飞还是希望可以成为编剧,涉足影视。他会认真学习编剧技巧,向着把自己的作品翻拍成《黑镜》或者《世界奇妙物语》那样的科幻短剧而努力。

版权声明

此篇内容归本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登录青蜜

记住我忘记密码戳这里

登 录

没有账号点此注册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