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蜜资讯

NEWS

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武汉大学文化沙龙侧记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4月28日晚,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科幻文化沙龙走进武汉大学,100余名学生、老师齐聚一堂,其中将近一半学生来自武汉大学周边的高校,他们都是科幻的忠实粉。现场主持人提问,观众举手示意,超过90%的人读过《三体》同时看过《流浪地球》,还有超过一半的观众读过阿缺的小说。这让今天的主讲嘉宾,青年科幻作家阿缺倍感意外。

阿缺,一名90年生的青年科幻作家,离开大学校园也才不到5年时间,出版科幻小说七十余万字,多次获得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中国科幻银河奖。阿缺自己坦言,如果大刘来分享的话,主题是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科幻作家,而他来分享,结果可能正相反。而同学们认为这种故作自谦之词并不能掩盖阿缺在他们心目中是科幻作家中的冉冉之星的光芒。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就在前一天,阿缺新作《彼岸花》,以最高的推选得票入围了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中篇小说奖。

讲台上,平和的语态、淡淡的风趣,话风里时不时埋伏着一点科幻梗儿,就是这样一位今年29岁,在大学生面前不敢说年轻,在老师面前不敢说资深,在文学院专家退场后才敢分享写作心得的新锐作家,带给现场百余名听众的,没有过来人的现身说法,没有成功者的诲人之道,一场讲座仿佛就是回顾了一下自己,剖析了一些问题,调侃了几个科幻圈里都熟知的人。而这已经足够,在与一帮“你懂的”的自己人面前,不需要故作矜持,更不需要故弄玄虚,这就是“科幻爱好者”目前在中国的一种真实写照:一个正在不断扩大但受众仍然有限的亚文化人群的心心相惜。

而做客今天面对面沙龙环节的另一位嘉宾,武汉大学文学院《写作》杂志编辑部主任宋时磊坦诚道,长期以来中国大学的文学教育,其实主要是文学史教育,而这个文学史其实就是纯文学、主流文学史。显然,很长一段时间,包括现如今,科幻仍然不是主流文学,所以在学院派的研究领域,科幻长期以来处于缺席状态。但这几年局面的转变显得有点突然,宋老师最直观的感受,是源于去年广州一次创意写作的学术研讨会上南方科技大学吴岩教授侃侃而谈且细致解读关于科幻创作、科幻创意、科幻教育的广阔空间,当时突然有一种感觉:“到底谁在边缘谁?” 宋时磊在沙龙上略显激动的表示。

长期没有关注过科幻创作和研究的《写作》杂志,却在2018年8月刊刊发了一篇题为《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在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成功转型——以刘慈欣小说《三体》的流行为例》的论文,作者正是武汉大学文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宋老师还介绍,来到沙龙现场一名叫陈韬的武大文学院准博士生,就对科幻颇有研究。科幻文学的写作和研究,在年轻一代人已经越来越多,这让那些长期缺席这方面研究的主流文学研究者,也略显尴尬。

而武汉49中有一名网红级的中学语文老师总能化“尬”为夷,这位老师叫晏如,30出头,一位深度的科幻粉,在谈到在中学里教科幻是一种什么体验时,她想了很多办法,把科幻融入到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去,让孩子们更喜欢听课。同时,正是科幻文学进教材,进考卷,让那些对她在中学语文课堂上讲授科幻文学的质疑显得无可辩驳。而全国能教授科幻内容的语文教师又有多少?面对科幻内容纳入教材和应试,科学文学阅读和写作在新生一代孩子身上,驱动力到底正向的还是逆向的?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写作学会常务理事戴红贤在沙龙致辞上说,新编辑语文教材加入很多科普和科幻内容,这虽然是滞后的,但却又高屋建瓴地指明了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新方向,科幻文学有助于孩子们想象力的开发,同时科幻文化氛围的浓厚,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了这种文艺类型。科幻文学具备题材优势,能做到老少皆宜,男女皆爱。科幻文学在中国过往的弱势地位,其实也与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不是科技强国有关系。如今中国科技日益强盛,科幻文学的美好前景是与之匹配的。

科技的强盛和精深,同样在中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对未来趋势的预判上得以印证。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副总裁谭东晖,今天略不寻常地出现在武汉大学的这次科幻文学沙龙的活动上。谭东晖致辞中表示,华为一向致力于科技研发和投入,为现代人们生活中提供高科技的应用产品,同时华为也非常关心地球与人类的命运。华为总研究组织“2012实验室”,名字的由来就是任正非在观看《2012》电影后的畅想,他认为未来信息爆炸会像数字洪水一样,华为要想在未来生存发展就得构造自己的“诺亚方舟”。这些实验室里超前科技的研究被认为最具近未来的科幻色彩。而在华为人看来,科幻最终的归途正如华为终端新的品牌理念“Make it possible”,以行践言,实现梦想。

沙龙现场,有一位迪士尼公园的梦想工程师,美国人安大卫,这位老外能说一口不错的普通话,工作在上海,非常喜欢科幻,当然主要是美国的科幻。而今年年初,当他看了中国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之后,这位美国科幻爱好者忍不住发表了两篇博客,谈及中国式的科幻电影与美国的科幻大片在价值理念上的诸多不同,中国科幻电影展现了更多的,比如对于故土,对于家庭,对于集体等价值观念,而美国的科幻更多展现个人英雄主义,面临危机时乘坐飞船逃离地球的做法显得更加理性和无情。

无可否认,《流浪地球》之后,中国科幻的热度陡增,这种现象级影响力是中国科幻代力量的一次爆发还是一次突发?现场嘉宾和观众意见纷呈。但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认为,自此之后,中国科幻将迎来一条自己的道路,背后展现了一组中国科幻创作的力量。(雷永青)

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科幻世界》杂志社等9家专业科学、文学、影视机构举办,由知名科幻作家、知名科幻杂志总编、科学研究院教授、科幻电影人等各领域专家组成三大评委团对不同程度的作品进行严格评选、专业点评。参赛选手不仅可以从赛事中获得颇多专业指点,还有20万丰厚奖励。大赛详情可点击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devservice/activity/devStarAI/info/715?channelName=qingmi

版权声明

此篇内容归本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青蜜书面授权的,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青蜜qing.me

合作联系 | 青小蜜个人微信号: qingmijiaoyu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登录青蜜

记住我忘记密码戳这里

登 录

没有账号点此注册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