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加手稿》

作者:陌路   5

他将自己平躺为一张白纸,心脏注入沉淀的水,穿过时间缓缓走来,眼神空洞而涣散,仿佛梦中的解脱已散,清醒是一种苦。

1

Dr. 吴正穿着宽大的深紫色棉外套蜷在床上紧紧抱着枕头,她每天都要和地图做深切的交谈沟通,不过她研究的领域和那些河流山脉要被统统记录的人类聚居区不同,是静躺在地球末端一片纯净的白。

电话铃响起来的时候,她不耐烦地皱了皱眉头,按下绿键接通了空中的对话框,表情像是活吃了一只海胆。

“您好吴博士,我们是……”

“如果没记错的话,”她一字一句地打断,“科学院已经明确发过公告,会如期举行发布会解释我们目前对于南极人体冷冻农场的发现与勘察情况。”

“哦,非常抱歉打扰您,只是因为……”对方努力摆出一份一本正经的样子。

“我知道,”Dr. 吴又加重了几分语气,“我知道这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后首个对战前科技的重大发现,我不知道你们是从什么途径拿到我的联系方式,我保留申诉的权利,在正式的发布会前我不会发表任何言论。”

2

“你知道的,要尽可能耐心。”

听过院长的再三叮嘱,Dr. 吴被传送带送至中心新闻发布台,面对无数自动照相摄像机和来自世界各地,语言可被自动翻译的虚拟人影,心里有点发怵。

“相信大家已经得到了消息,我国南极科考队发现了三战前建立的人体冷冻农场。我们都知道,在三战前,人体冷冻已经成为非常流行的葬礼方式,许多国家都修建了大量的人体冷冻农场用于存放冷冻人,普遍建于聚居区。但是,”Dr. 吴沉痛地说,“战火已经把所有人类聚居地区的人体冷冻农场和相关研究机构都毁掉了,因为战争不允许其中很多杰出的科学家有继续存活的可能。三战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伤亡,环境的破坏,更是几乎毁掉了所有科技成果,影响了人类的整个文明进程。幸存下来的人和我们这些后代已经尽力去将文明进程复原,可还是……”

“你能不能说重点!”一位黑人记者的即时虚拟人影通过他洁白的牙毫无防备地展现着存在感。

“你到底在说什么?”一位头戴隔空离子卷发器的白人美女记者很显然正在理发店边修指甲边敬业地参加着这个国际重大会议,“这不是三战影响发布会,我们已经听够了。”她轻描淡写地说。

“好的,”Dr. 吴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把语速放缓,“经过我们的勘探,可能是地理原因,南极的人体冷冻农场并未在三战中被发现和被破坏……”

台下形态各异的虚拟人影都异口同声地发出了“啊”的惊叹。

“这是一项历史性发现,”Dr. 吴露出骄傲的神情,“虽然目前并未知晓是哪家机构在战前建立了这个南极的秘密农场,但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笔财富。在三战前人类的科技发展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随即迎来了一场毁灭,如果我们能复活这些幸存者,将有机会获得更多科技突破。”

“我们还以为是残骸,请问有多少幸存者?”

“请问冷冻人里有在三战中幸存的科学家吗?”

“这不是一个国家的事务,我们应当共同开展这项研究……

“嗯……是的,”Dr. 吴擦过额角的汗接着说道,“我们也认为这个项目应由全球各国通力合作,向全球征集项目相关的科学家们组成小组前往南极……”

“请问你们会邀请欧洲联合国吗?”

“北美联合国必须参与这个项目。”

“项目的相关报告会透明化吗?”

……

3

“这些人都是谁?我们计划组成科学家小组,这些人,”Dr. 吴手指着名单上的一小列, “这些人分明就是为了凑数的。”

“你先不要激动,”院长摆摆手,“这不仅仅是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上面的意思是,还是不必要因为一个科学项目的研究挑起国际争端。”

“政治问题?”Dr. 吴的语调又提升了一个度,“您不是不知道,战后人口锐减,劳动力短缺,国界混乱,政治无序,我不是政客,也不是什么外交官员,我只是个科学家,做我该做的事。”

院长给桌上的自动茶壶按下了开始键,泡茶过滤一气呵成,很快机器手把一杯上好的合成茶放在Dr. 吴面前,她望着杯子上方不断升腾的热气圈无言。

“一直以来世界上各个领域的科学家都非常支持人体冷冻项目研究,并亲身实践。世界上第一个被人工冷藏的人就是前美国物理学家詹姆斯·贝德福,几乎每一位杰出科学家都选择在死后接受冷冻,”院长开了口,“但结局是什么?人体冷冻农场变成了屠宰场。”

 Dr. 吴抬起头直视着院长的眼睛,听他叹息着说完了最后一句话。

“没有和平,科学再突破都没什么用。”

4

“您知道的,我找了您很久,终于联系到您。”这个男人西装革履,还戴着一副金丝眼镜,像是从残存的古典照片里走出来的人物。

Dr. 吴点点头,“嗯,里德先生,我听院长说过了,您是三战时期著名科学家阿斯加教授的后裔,现在也是位成功的物理学家。”

“过奖过奖,”里德稍低了低头表示谦逊,“我只是和许多科学家一样,钻研前人遗留下的手稿和资料,寻找蛛丝马迹来还原当时的科技,所幸有些成果而已。”

“但您拥有的手稿很是宝贵啊,”Dr. 吴微笑着,一脸羡慕,“听说您有意加入我们的科学组探访南极的人体冷冻农场?”

“嗯,当然,”里德信誓旦旦地说,“希望也能贡献出我的一份力量。”

在科学小组集结并前往南极的路上,Dr. 吴心里既忐忑又坚定。

“一会我们面临的地理环境会比较恶劣,但请大家相信我们此行保护装备完善,请一定要跟紧队伍。”她不得不对那些非科学界人士不厌其烦地叮嘱。

这的确是一个被人类遗忘的角落,荒芜覆盖生命,苍茫是背景。极速飞船停在这极寒之地,无尽的冰封空旷而寥落,他们走下飞船,在游离的光芒中看见天空自顾自地涌动。

这就是极地。

它从未改变。

它生来就希望自己一尘不染。

还未到达人体冷冻农场,队伍里已经有人支撑不住,转移至飞船内休息,Dr. 吴和里德走在最前面。

这个人体冷冻农场修建得十分隐秘,深藏在巨大的冰层当中,面积很大冰棺容器罗列,温度与冰层相似,却比该有的样子简陋得多,防探测装置甚至比制冷装置还要完备。

“这是怎么回事?”Dr. 吴转过头问随行的科学家们。

根据记载,人体冷冻是用保护液逐步替换遗体中残留的血液以防止冰冻过程中水分凝固形成冰晶刺破细胞,经过防腐和防冻手段后,使用-60℃的干冰对遗体逐步降温,最终将遗体保存在一个冰棺当中,而单独冷冻的头部将被分离保存在-196℃的液氮环境特殊容器中。

被冷冻的头部必须在容器内按期添加液氮,而这里没有生产液态氮的装置,也没有干冰的痕迹,所谓的冰棺里除了遗体和保护液空无一物,但因为地处南极,遗体依旧处于冰冻状态。

史密斯教授在探测液氮容器后大声喊道:“这只是个简单的容器,没有任何定温保护装置,这里面也不是液氮,只是被冷冻的普通保护液!”

“这些人还能复活吗?”艾拉教授问。

史密斯教授摇摇头,“恐怕不行,这些遗体的内组织已经受到破坏了。”

“难道这人体冷冻农场是假的?还是我们陷进了什么圈套?”Dr. 吴震惊的表情里现出绝望,“我们从防护装置中已明确判定这是三战前人类科技巅峰时期所修建的,当时的人体冷冻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这里面的一切都和当时的科技水平不相匹配。”

“这是真的。”里德认真的地说。

几位教授围过来,难以置信地望着他,“你说什么?”

“我翻过阿斯加教授的手稿,他曾是全球最大的人体冷冻机构麦迪集团的技术顾问。里面写到过这个南极的冷冻农场,面积极其庞大却技术缩水,为了节省能源消耗而建在极地,偷工减料地仅仅使用保护液和自然温度冷冻遗体。”里德淡淡地说。

“你早就知道?那你为什么还要来?”Dr. 吴向他走近两步,“这些人都会失去复活机会,他们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

“三战到底是怎么爆发的?”里德话锋一转,“三战是科技大战,人类几乎要使用尖端科技自相残杀灭绝在这地球上,还不是因为科技滥用,隐私窃取,到处都是科技骗局。人体冷冻成本下降,复活技术的重大进展,商人抓住了新商机,推出保险形式付款,分期付款,一个月付一份披萨的钱就能在死后被冷藏等待复活,人体冷冻变成了经济型服务,只冷冻头部更加便宜。全世界都在冷藏自己,或在被冷藏的路上,哪有那么多资源为他们准备?地球人口已经爆棚,这一切只是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就是该死的。”

“那,那些在人类聚居区的人体冷冻农场呢?那些都是装备完善的啊……”Dr. 吴反驳道。

“只有富人和有价值的人才能被放在名副其实的人体冷冻农场,其余的都被扔到了这种没人关注的地方,人体冷冻的合约是只负责冷冻不负责复活的,只要一直在被冷冻,能不能复活又怎样?”里德笑里藏着讽刺,“可惜啊,人算不如天算,战争爆发,那些花了好几倍价钱的人反倒死无全尸。”

“这里的人也活不成。”史密斯教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很抱歉各位,”Dr. 吴垂下的手有气无力地握着勘探棒,“看来这次我们要无功而返了。”

5

史密斯教授第一个乘坐微型极速飞船离开了南极。各国成员纷纷与聚居区取得联系,一秒钟也不愿意在南极多呆。记者们放声大笑,说这会是个比发现人体冷冻农场还要爆炸的大新闻。

Dr. 吴还坚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清理着他们到来的痕迹,在这里安装的勘探设备和不懂事的记者扔在这里的垃圾。

“您还有什么事吗?”她身上的感应仪察觉到了一直站在不远处的里德先生。

里德走近几步,“你的问题,我一直没有回答你。”

“对,”Dr. 吴转过身,“既然你知道实情,为什么还要隐瞒下来和我们走这一趟?”

“我想先给你讲一个故事,”里德不紧不慢地回答,“彼·霍伦博士曾在一所实验室的冷冻箱内发现被冷冻在同一冰块中的一家三口,那个实验室建于1936年,冰块中还有一个旧写字台,上面的文件写道他们不愿遭受二战之苦,向一位科学家支付了20万美元,要求把他们一家三口一直冷冻到二战结束。”

“这也是阿斯加教授手稿中的故事吗?”Dr. 吴好奇地问。

“虽然那时的人们还不能成功复活他们,但用这种方式躲避战争,是个很好的办法。”里德顿了顿,声音压得更小,“人们都知道,阿斯加教授在三战期间死于人脸识别导弹,在家中被炸得粉身碎骨,但是……”

“你想说什么?”Dr. 吴倒吸了一口凉气,“难道阿斯加教授把自己冷冻了?”

“这地方很隐蔽,的确不容易被发现,不是吗?”里德先生再次答非所问。

“这就是你此行的目的吗?”Dr. 吴已顾不得和他绕圈子,“那现在呢,你想怎么做?

“我需要你的帮助。”

微型实验室就在人体冷冻农场内部,像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盒子,中央有一个制作精密自动控温的冰棺,藏得更加隐蔽,甚至有自爆装置。Dr. 吴不禁感叹,如果不是阿斯加教授自己在手稿中留下线索,自己即便发现这里也不敢近它半步。

“我们需要把这个冰棺整体带走,”里德先生解释道,“他在手稿中说,关于如何开启冷冻之后的细胞,如何给予生命活力,他其实已经研究成功,但因为战争无法实施,他愿意成为第一个实验品。这个冰棺可以一直通过磁场储存能量并维持低温和各项保护作用,不过我要用我的血通过审核让它允许被带离。”里德说着用冰片划破手掌,让血液流进冰棺的凹槽里,冰棺发出了一种淡蓝色的光芒,整个微型实验室都自动移出了人体冷冻农场,Dr. 吴的助手们在外面接应。

按照之前对里德先生的承诺,Dr. 吴确保了整个复活实验由里德先生一人秘密进行。她曾问过里德先生为何不把这项技术的发现公之于众,为全世界带来福利,但里德先生表示答案希望由阿斯加教授亲自告诉她。

在坐落于首都边郊的国际VIP病房里,床单和枕头一如往常地雪白,这些病房从里向外看四周透明阳光明媚,空气中还有淡淡花香,从外向里却是近乎隐形很难被发现,材质坚固可防空袭。

建造这种病房的材料就是由阿斯加教授发明的,在三战后由他的后代在他留下的资料中发现并开始大量生产。而如今,他本人就静静躺在这里,复活实验已经取得良好效果,这让Dr. 吴非常兴奋。阿斯加教授是三战时期世界闻名的科学家,他将自己平躺为一张白纸,心脏注入沉淀的水,穿过时间从历史中缓缓走来,即将解答他曾留下的无数难题,带给整个世界更多无法估量的欣喜。

6

他重新睁开眼睛那一刻,是在夜里。

Dr. 吴难抑内心的激动,她几乎要俯倒在阿斯加教授教授床边,小心地轻唤:“阿斯加教授,这项复活实验是完全秘密进行的,请您放心。战争已经结束,整个世界几乎被摧毁,但找到您是我们莫大的幸运,如今这个世界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费尽千辛地找到您,希望您能带领我们重返三战前人类的科技巅峰……”

“你知道三战是如何爆发的?”阿斯加教授在良久的沉默后轻轻地牵动嘴角,皮肤上干涸的道道裂痕像是被大规模杀伤型核裂武器亲吻过的城镇留下的深谷,他面无表情地望着漫天星河,月光的美强烈地绽放着,眼神空洞而涣散,仿佛梦中的解脱已散,清醒是一种苦。

Dr. 吴不知该怎么回应,只好顺着他的眼神向上望去,恍惚着好像看见星辰狂奔在夜空里,再仔细定睛又觉得它们从未移动过。

阿斯加教授用尽全身力气深呼出一口气,眼泪毫无征兆地流下来,“当年核武器在二战中应用时,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话,他说,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分享到:

我要评论

最新评论

  • 观众2016-09-18 02:01

    文学水平甚高,情节发展可圈可点,科幻关键是新意,冷冻人技术科幻性陈旧,不过适合现今大众观赏水平。有市场但不时尚更不科幻。

    赞(0 回复

  • 陌路2016-08-31 11:38

    请相信这是一部正能量作品,通过反讽倡导和平,并没有任何政治不正确意图,感谢评论(∩_∩)

    赞(1 回复

  • 陌路2016-08-31 10:57

    这是一个虚拟世界,不需要以现实世界的标准去绝对评判。 1.记者的不佳形象是在战后政治混乱时期对媒体行为的暗讽,不专业的表现是因劳动力不足而产生 2.战争中站在我方的科学家才是宝贵的战略资源。在不清楚科学家政治立场的情况下,他们是巨大的威胁。 3.对于磁场储存能量的描述不详尽是因为字数限制,只能突出描述主要技术。

    赞(0 回复

  • 观众2016-08-17 14:04

    你的作品怎么都是冰冷而压抑的?

    赞(0 回复

  • 李依咪2016-07-13 21:27

    有深度的作品!使人思考科学给人带来了什么,最后爱因斯坦的话画龙点睛,点赞!

    赞(0 回复

科幻岛,青蜜科技旗下科幻原创服务媒体平台。

青蜜科技关注全人类的科技创新、未来探索和远景想象。

合作联系 | 青小蜜个人微信号:Leiyongqing360

作者专访

陌路:我的灵感常常来自梦境

评委点评

对人体冷冻技术以及该技术带来之社会后果有相应描述,在有限字数里讨论了科技、阶级、战争之间的关系与科学家个人的伦理抉择,具一定思想内涵,可考虑进一步修改并发展成中篇。

—— 初审评委 2016-08-22 23:37:40

借着人体冷冻与复活的脑洞,探讨了爱因斯坦的名言。科技不能摧毁人,摧毁人的永远是人类自己。不错的科幻短篇。

—— 初审评委 2016-07-20 15:57:47

很有深度的故事,字里行间透出作者对科技发展与人类和平的思考,最后的引用画龙点睛

—— 初审评委 2016-08-22 13:51:20

复活冰冻人的故事,最后主题的升华和整个文章的故事不是很匹配。

—— 复审评委 2016-08-28 11:55:13

“黑人记者洁白的牙”“头戴隔空离子卷发器的白人美女记者”——类似描述有政治不正确之嫌。“北美联合国必须参与这个项目。”记者有权这样表态吗?除非是芮成钢式的人物。“不懂事的记者扔在这里的垃圾”记者在本文中形象不佳,为什么?科幻应该传递怎样的价值观? “战争不允许其中很多杰出的科学家有继续存活的可能”为什么?科学家不是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吗?“通过磁场储存能量”——怎么储存? 对科技滥用导致战争爆发探讨得不够深入。

—— 复审评委 2016-08-29 11:02:53

人体冷冻在一般科幻作品里仅作为工具, 本篇是少见的以之作为情节核心的作品。将人体冷冻题材发展得很细致,值得鼓励。

—— 复审评委 2016-08-30 06:51:21

像个长篇序言,让人期待后序情节。

—— 终审评委 2016-09-05 14:21:25

故事讲得有点马虎

—— 终审评委 2016-09-05 22:44:35

点赞拉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欢迎登录青蜜

记住我忘记密码戳这里

登 录

没有账号点此注册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