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者周学谦:未来真正的模样和用途也许会超乎预期】不论现在的大众如何幻想一项略有雏形的技术,它于未来真正的模样和最广泛的用途一定和那些精细描绘的愿景相去甚远。
技术的发展出自于欲望——单纯的好奇心、想要征服、意图破坏、渴望而不得的事物。从一九二四年人类第一次把脑电活动变成一条曲折的波形,直到今天可以用侵入式的电极控制机械臂举起水杯,把颅骨下的思维转化为字母,一分钟能敲出四十个字母,每秒对外输出三百个比特的信息。我们渴望让残障人士再次顺利运动起来,想要单凭自己的成千上万次神经冲动就创造出另一个世界,借研究人员们那富有创造力的大脑去探究人类思维共通的质底,我们离自己灵魂的本质越来越接近了——真的如此吗?当初物理学大厦上的那两小朵乌云看上去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从九十年代一脚跨到二零一九年,我们在这三十年上俯视:智能手机和高速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人与人的关系是更接近还是更遥远了?生活到底是在变方便还是变复杂?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意见,因此这个答案并不是定数。一九九四年的中关村第一次连入互联网时,没人知道如今人人捧着一块小屏幕在路上走来走去,脑机接口也是如此,它能带来的变化将会极其庞大,大到让人无法去预测。当它真正成型的那一天,我们如今所担忧的问题或许都不是问题,但未来的人们需要关心的事情也是我们暂时无法理解的——你不可能对一个民国时期的人哭诉自己的微博账号被盗了,他不会理解你的痛苦。
在追求准确的情况下,对脑机接口这一技术的最好预测就是“我们定然无法准确预测”。但这与那些疯狂的幻想亦不冲突,它们才是那些无法预测的未来所在之地。往乌托邦的层面思考,脑机接口和无处不在的连接设施将会实现真正的人人平等;从反乌托邦的层面来说,人机结合会带来另一意义上的“人种隔离”,从思维方式、交流渠道等方面彻底割裂开来;从星辰大海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以思维代肉体,真正目睹战舰在猎户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烧,看着C射线在唐怀瑟之门附近的黑暗中闪耀;对哲学而言,我们将从物理意义上无限逼近“认识你自己”这一问题的答案,同时把自己推向哲学僵尸这永恒的自我质询。
通过几毫安电流即可让我们体验到另一人生的技术,过于美好也过于让人们担忧。恐惧必定首先出现,人类以逃避现实为名厌恶着这一技术,然后前赴后继的沉睡在自己和别人构造出的幻想中。从这一角度来说,脑机接口和文学倒是颇为相像。然而它终将成为我们现实的一部分,我们将同时拥有两个世界,一个属于躯体,一个属于意识。
至于哪一个世界更好,我们不得而知,哪怕是一朵花也有它自己的世界和观点。这个问题最好同时交给科学和科幻道路上的前进者,他们或许能给出有趣的答案。#脑机接口技术畅想#
【科普作者李蕾:意念派与真实派艺术之争】意念控制电脑技术出现后,诞生出一批优秀的意念创作艺术家, 通过想象力创作出美妙的作品,再通过电脑 3d打印出来。随着意念 派作品逐渐崭露头角,逐步形成两大派系,一派为意念派,一派为真 实派。事实上,真实派艺术家非常看不起意念派艺术家,认为她们空 有想象、脱离现实且不懂技巧,即使意念派艺术家非常有名依然无法 加入国际顶尖艺术家协会。但是意念派艺术家作品由于风格独特更加 有商业化效应,诞生出越来越多的建筑是意念派风格。
意念派风格建筑刚出现时确实有其独特的吸引力,但是随着意念 派作品的泛滥,一些粗制滥造作品的出现让真实派艺术家再也坐不 住,终于在 2049年 1月,国际顶尖艺术家协会发起一系列行动开始 抵制意念派画家,一些追随真实派艺术家的人们对这个行动进行了升 级,开始销毁大量意念派建筑,一些非常优秀的意念派风格的建筑遭 到了巨大的破坏。意念派艺术家也开始了强大的报复行动,因为他们 只需要在头脑想象一下,连上电脑很快就生成一副作品,而真实派创 作一副作品却是要花很多的精力。意念派艺术家不吃不喝连续三天, 不断想象不断制作,很快大街上就被意念派建筑占满了。
有一位年轻人,作为国际顶尖艺术家协会的会员也想尝试通过意 念派作画,因为他认为对艺术家来说想象力本来就是他们与生俱来的 天份,只不过他们在艺术的道路上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他先通过意念 打印完成一副作品,再在作品上进行更加精细的创作,最终诞生出意 念与真实融合的艺术精品。紧接着他开始进行大规模创作,终于在意 念派艺术家马上就要占据国际顶尖艺术家协会主导地位时,他推出了 意念与真实融合艺术展。艺术展一推出就引起了全球关注。
渐渐地,人们意识到伟大的艺术精品依旧是需要投入时间和精 力来创作的。有血有汗的作品更值得人们的尊重。#脑机接口技术畅想#
【科普作者刘海波:脑机接口系统对未来的递进影响】脑机接口系统的突破性进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不亚于电话、无线电等技术带来的冲击。未来人类不再需要通过身体向外传达信息,而可以直接在大脑层面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
最先到来的,是人类操控方式的革命,从游戏机操纵杆到汽车方向盘,当前所有的人类操纵仪表和机器的方式都将逐步被淘汰,转换为人脑直接操作。人类自己的肢体将只用于运动和娱乐。
之后,是人类获取信息方式的革命,人脑对外界世界的感知将突破肉体的五感,任何形式、任何位置的物理传感器,都能直接将信息传输给人脑,人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就直接感觉到家里卧室的温度,躺在床上感受无人机在万米高空飞行。
最后,是人类之间信息传输的革命,突破语音文字的限制,直接将自己的高兴和愤怒的情绪传输给其他人。由此带来的人际关系的变革将难以预料。#脑机接口技术畅想#
【科普作者唐立梅:期待脑机接口为科考提高效率】最期待脑机接口水下机器人在深海领域的应用,如果仅用意念控制就可以帮我们勘察海底,探索资源,追寻生物,并能勘测到海底隐伏的矿床将大大提高科考的效率。#脑机接口技术畅想#
【科幻作者雷虹:人类被反操控,野心家实现控制全人类】嗯,既然可以实现用意念控制电脑,那么我们反过来想,用电脑控制人的意念估计也不会是问题了,将来极富野心的黑客组织可以通过这种接入互联网的脑机技术,一劳永逸地控制全人类,掌控军队和经济、文化领域,十分快速地实现自己的政治诉求。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在目前来说,最期待的当然是让自己的大脑变成最强大脑了,直接随时调用互联网上的所有知识啊!#脑机接口技术畅想#
【科幻作者徐源遥:脑洞大开,对脑机接口的担忧】emmmm,脑子里有芯片是不是考试只看搜索能力了?是电池还是脑袋有插口?或是生物电自主充放电?困扰的话,脑袋芯片进水会短路吗?会生锈吗?以后和人对话的时候是不是连对方是发呆还是玩“脑游”都不清楚了?是不是可以通过影响神经达到无外设全沉浸式AR?如果可以,那么芯片被黑借此用于制造幻觉欺骗造成的恐怖影响会是怎样?太阳风来芯片会受影响吗?芯片故障会影响到脑子吗?如果芯片普及,会不会发展到孩童一出生就安置芯片的状况?#脑机接口技术畅想#
【天大科幻协会会长张启龙:《三体》并不适合儿童阅读】《三体》并不适合儿童阅读
1.《三体》系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与政治、宗教元素在儿童年纪尚小不曾了解时过于枯燥降低可读性
2.《三体》中黑暗森林思想等作者提出的观念虽在行文时保证了极高的自洽性但并不能确保其合理与正确性,会对尚未形成完整三观认知的儿童造成影响#《三体》是否适合儿童阅读#
【科幻作者雷虹:《三体》只能归类为“黑暗童话”】把《三体》与儿童文学挂钩、入围相关儿童奖项,一方面说明我们科幻文学在文坛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阅读受众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展现出中国的出版业急于炒作,跟风追捧的一种浮躁气息。
从科学幻想的角度来说,《三体》可以让阅读的儿童放飞想象力,故事中的各种科幻设定脑洞大开,对儿童来说是“教科书”式的科幻。但是,这并不代表“优秀的科幻小说”就一定是适合儿童阅读的,综观三部曲,《三体》的故事内容整体上比较黑暗,并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我通过初步的调查发现,少年儿童在阅读中更多的是注重故事的趣味性,《三体》中的信息量太多,梗多,非要让它包装为“儿童文学”,应该也只能归类为“黑暗童话”。小孩子把这类故事通篇啃下去之后,不一定能够对内容进行消化。#《三体》是否适合儿童阅读#
【科幻作者马雪:只要孩子看的进去,就适合。】为什么不适合儿童看?原因不外乎这几点1.晦涩难懂 2.阴暗,充满负能量 3.残忍,血腥。
首先第一点,晦涩难懂是大多数名著的共有特性,儿童看懂哪本都不容易,然而成年人就能全部看懂吗?只要孩子愿意看,看懂多少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能从中获得阅读本身的价值就是有意义的。
至于小说内容阴暗的问题,个人观点让孩子提前接受这方面的世界有利于成长。我的童年经历本身是被父母呵护在“童话”世界中长大,我接触的读物和影视作品,印象里在初中以前都是乐观、充满正能量的。当我一点点接触到阴暗、悲观的作品时,从难以接受变成相见恨晚的感觉。所以现在如果有个孩子要看,我会对他说,想看就看吧,这个世界不是纯净的,是多彩的。
至于第三点,在三体中的残忍血腥与某些恐怖片的意义完全不同,三体中的残忍是实现理想或者达成目标的必要牺牲,不是为了以残忍博人眼球,某种程度上是抛弃了童话中不合逻辑的圆满和虚无的美好,更加真实地展现了现实童话。#《三体》是否适合儿童阅读#
【科幻作者冯浩然:伟大作品应推荐,循序渐进有分级】《三体》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他的思想性和故事情节非常具有启示性。对于少年儿童启迪智慧有很大的作用。对于小说中一些成人化的情节和人性中的黑暗面,我们可以正确引导。比如,我们可以,将三体改编成连环画,动漫,制作时过滤一些情节。有理解辨别能力的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再读原著。总结一下就是:伟大作品应推荐,循序渐进有分级。#《三体》是否适合儿童阅读#
【科幻作者蔡逸青:儿童的阅读书目是不该由成年人越俎代庖】在我看来,《三体》是适合让儿童看的。儿童的阅读书目是不该由成年人越俎代庖,定以范围的。规定一个儿童只能看什么和只适合看什么,有些幼稚。我们身处一个信息化时代,网络和媒体向儿童展示了如此广阔和令人向往的世界,其中有丰富到难以想象的信息和情报。而某个成年人却来说“不,儿童应当是单纯,可爱,无知的,不应当看《三体》之类的书”?希望了解未知事物的勇气和求知欲,都应该被支持和培养。至于如何正确解答和引导儿童阅读《三体》时可能存在的疑惑和问题,才是成年人该关心的。#《三体》是否适合儿童阅读#
【天津大学科幻协会谭景天:科幻之于儿童,就是文学中对于儿童来说最甜的那一枚糖果之一】科幻之于儿童,就是文学中对于儿童来说最甜的那一枚糖果之一。每一个孩子都在成长中,都希望能够接触到越奇幻越有趣的东西越好,科幻犹如古典的奇幻文学,能够起到类似的作用。同时,科幻作为拥有一定科学基础的作品,同时兼顾科普的功能,并且启发儿童对于科学的探索,这也是当下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东西。本人也是小学起接触相关的文章,最后进入了理工科目的学习,对于科幻的东西,我们也会发现其中的科学错误,而如何把这样的错误变成大众都懂得科学知识,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工作人员要做的了,而从孩子开始接触,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真正爱上科学,去从事科学#《三体》是否适合儿童阅读#
【青年科幻作家超侠:《三体》里是一部宇宙的史诗】三体适合儿童阅读,是因为现在的少年儿童,已经接触了太多太多的科幻大片,三体里除了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外,更是一部宇宙的史诗,全人类成为了一个命运共同体,一同对抗三体外星人,而其中也没有不大适合儿童的特别内容,因此,这是一部小孩大人都能阅读的绿色的科幻巨作,孩子们从小能接受这样的科幻作品,将会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对他们的成长无疑具有极大的好处。#《三体》是否适合儿童阅读#
【科幻作者闫言:哲学、生命、生死等内容从来都不是成年人的限量套餐】一本书适不适合儿童阅读,首先先看这本书有没有暴力、色情等会给儿童带来错误模仿示范的内容,《三体》里并没有这方面过多的描写,那么它满足可以被儿童阅读的基本条件。至于宇宙内容会不会过难、哲学思想能不能够被理解这些都不该是限制其成为儿童图书的条件。一方面儿童的思维模式和接受能力要远远大过成年人的想象,少年时代能够汲取的智慧能量没有边界,开卷有益,下一代儿童应该读什么不该受制于这一代成年人的大众理解水平,人类正是在追逐扩展的思维世界中完成了科学的不断突破;另一方面,关于天文地理物理学等看似深奥的学科,实则更需要从小积累兴趣和理论知识,量子理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约旦、海森堡、费米、狄拉克等等普遍都在23岁-28岁建功立业,科学家群体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老年俱乐部,反而是青少年的脑力天堂,这就要求我们要为未来的科学家们搭建更庞大、更贴近宇宙的想象力土壤,向少年儿童们积极的展示优秀的科幻作品,有助于提高他们对科学的认知兴趣,为未来打开更广阔的视野。至于哲学、生命、生死等内容,它们从来都不是成年人的限量套餐,悟性和天赋本身就不能被量化,中国的儿童更是自古就有记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传统,那么多优秀的成年人花了半生去追寻思想上的“仍是少年”,更不该去试图阻止眼下儿童们求知若渴的少年时光。#《三体》是否适合儿童阅读#
【科幻作者崔榕:三体的受众并不是太小的孩子】我认为三体的受众并不是太小的孩子。之前之所以能入选儿童文学奖,主要在于三体属于幻想文学,而在之前国内的科幻奇幻的发展都很弱,国内仅有的幻想文学基本上就是儿童文学了。直到现在科幻在有的地方也只能屈居儿童文学的分类里。首先从字数上看,三体三部曲将近九十万字,就不是很适合儿童的阅读,体量太大了,一些大人读着都困难,儿童在阅读能力上还做不到这点。其次我以为三体的还是很有深度的,有些观念上的东西还有思想上的东西,儿童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我第一次阅读三体是在高一,读得云里雾里的,很多东西我也说不清自己有没有真的理解。还有就是三体里的一些科学构想,对于很多尚没有接触科学启蒙的孩子来说,太超出他们的理解能力了。各种意义上,它都是给大人看的书,即使是大人们对于三体的内容还有不小争论,何况是儿童。#《三体》是否适合儿童阅读#
【科幻作者王庆:不利于儿童世界观培养】《三体》是国内一部划时代的作品,但是不适合儿童阅读。无论是科学知识,还是对人性的思考,对儿童来说都太过于高深,儿童无法理解。尤其是涉及到灭世题材,阴谋、博弈、威慑等等,以及歌者文明无差别的毁灭,不利于儿童的世界观培养。第三部虽然讽刺了一些不良现象,但是也充满了逃避现实的味道,我不会推荐大学生以下的孩子阅读。#《三体》是否适合儿童阅读#
【科幻爱好者小马哥:儿童懂的东西远远比他们以为的要多得多】最讨厌那群自以为代表儿童的人说这书也不适合那作品也不适合,而真正不适合儿童的东西比如辣鸡互联网广告,人流广告却不闻不问,这叫瞎操心,假关心。儿童懂的东西远远比他们以为的要多得多。如果有兴趣读这本书的儿童,那么这本书一定适合他们读。至于不适合的那些小孩,我想他们肯定优先选择看熊出没而不是读这本枯燥无味看也看不懂的三体,所以对于这个问题,认为三体不适合儿童读的完全属于主观臆测,更让人怀疑的是说不适合的人究竟有没有认真度过三体?亦或只是道听途说,了解了下大概内容而已?#《三体》是否适合儿童阅读#
【成都理工叶新:对儿童世界观的塑造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我个人认为,不是很适合儿童阅读。《三体》作为中国名气前列的科幻小说,以严谨的冷酷的宇宙布局为重,尤其是其中的“黑暗森林”理论贯穿始终,这些对儿童的世界观塑造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即使不谈这些,其中的文化大革命的始末、环境问题、面壁者计划的四项内容,那个恐怖的宇宙文明,对成年人来说引人深思,但是对儿童可能难以保持本身不变。而且其内的专业性词汇,在理解难度上也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可阅读性#《三体》是否适合儿童阅读#
【无锡科幻迷基地吴如其:《三体》可以考虑改编为少儿版】作为硬科幻的三体其实并不适合儿童去阅读,但可以考虑改编成少儿版,就像刘慈欣本人也在科幻世界少年版创作的那些小说,三体也可以推出少儿版,至于如何改编,则需要少儿科普科幻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们共同努力!#《三体》是否适合儿童阅读#
【百度科幻吧巨海星:《三体》的基调是严肃、苍凉而残酷的】《三体》的宏大与状况有目共睹,然而我并不认为它是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三体》故事自文革时期开始,又有“智子锁死科技”、“末日之战”、“降维打击”等内容,整体基调是严肃、苍凉而残酷的,相当多的科学术语和概念也妨碍了低龄读者得到更好的阅读体验。“三体入围儿童文学奖”这件事反映出国内对科幻文学重视程度不够,仍旧将其看作“小孩子”东西,甚至也从侧面反映出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科幻”相结合作品的质与量都不足的严峻问题。
遥记小学和初中时期,我阅读过的国产儿童幻想作品包括《龙蝙蝠》、《天城海城》、《校园三剑客》系列和《海底尖兵》等等,都是简单易懂概念明确,而且思想积极向上的作品,真心希望这样类型的作品可以在这个时代也更多一些。#《三体》是否适合儿童阅读#
【李晓江最新回应:有无在中美两国同时全职】5月24日,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的湖北医药学院迎来了初夏的热浪,当天气温超过了35摄氏度,不过这一天该院迎来了更有“热度”的华人学者李晓江。李晓江以“Emory大学”教授的身份被邀请参加湖北医药学院主办的国际医学论坛,却以“暨南大学”教授的身份进行演讲。
就在论坛召开的前一天晚上(北京时间), 美国埃默里大学正式宣布以“未充分解释来自国外的经费,以及未充分解释他们在中国研究所和大学的工作范围”为由解雇李晓江,一同被解雇的还有他的夫人李世华,她也是埃默里大学教授。
5月16日,李晓江实验室被关闭,当天李晓江被校方以邮件告知解雇。此前,李晓江为该校杰出终身教授,与李世华共同管理埃默里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系的实验室。
李晓江夫妇二人被解雇的同时,实验室也被关闭。实验室5名成员(4名为博士后)一同被开除,其中包括一名拥有绿卡的华裔女技术员以及一名待产的孕妇。
李晓江对《知识分子》表示,埃默里大学的这一行为“非常极端”、“不顾后果”。
【无问功利:深圳的科学雄心】5月25日,在2019年未来论坛·深圳技术峰会上,主持人饶毅和季向东、励建书、毛淑德、夏志宏等科学家和马化腾同台讨论,主题是 “基础科研的发展之路”。
马化腾说,“我们做应用创新,就是在科学家拓展的疆土上去建楼,基础研究是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我觉得这个意义是更重大的。”
这是近期第二位谈论基础研究重要性的深圳企业家。此前的5月21日,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时,没有只谈华为面临的危机与挑战,而是谈及国家的未来,要依靠教育,要重视基础研究。
无独有偶,以上谈话的坐标都是在深圳。最近,在美国举一国之力遏制华为的时刻,孕育了数家高科技巨头企业的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意外 “走红”。
以务实和赢利为本的企业家,和科学家坐而论道,谈论“无用”的科学,开始大手笔投入基础科研,这是深圳的新气象。
【爱因斯坦告诉你:谁是最伟大的女数学家?】历史上,很多女性科学家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艾米·诺特(Emmy Noether)无疑是特别的。在她所处的年代,社会给予她的只有障碍,但她依然发现了物理学上最伟大的定理之一。爱因斯坦说:“她是数学史上最伟大的女性”。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她。
诺特定理连接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守恒定律和自然界中的对称性。如果你在自然界中看到对称性,那么就可以找到与之对应的守恒量,反之亦然。例如,一个钟摆在真空中周期性地摇摆,它会永远地摇摆下去,因为能量是守恒的,而这告诉我们的是,物理定律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100年后的今天,诺特定理依然是已知物理学的基础。
【从一百年前的日全食到黑洞的光环】整整一百年前的今天(1919年5月29日),发生了一次日全食,使得远处恒星的光避免淹没在太阳光中。在英国皇家天文学家戴森(Frank Dyson)的建议下,爱丁顿(Arthur Stanley Eddington)和克罗姆林(Andrew Crommelin)分别带队去西班牙和巴西观测。
他们观测了视线掠过太阳附近所看到的恒星位置,证明太阳引力导致恒星光线偏折,偏折角度与广义相对论预言一致。这将爱因斯坦送上神坛 。
最近(2019年4月10日),黑洞视界望远镜(Event Horizon Telescope,简写为EHT)发布了位于处女座方向的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照片”,显示了黑洞附近的一个光环。这个光环可以说是引力导致的光线偏折的极致。
相隔一百年,两次观测都通过引力导致的光偏折来验证广义相对论,而观测难度的巨大增加反映了百年来的科技进步。
【美著名物理学家因未如实披露“千人计划”被起诉,或面临五年刑期】最近,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LANL)前研究员图拉伯·鲁克曼(Turab Lookman)因被认为在参与中国的研究项目中作出虚假陈述于上周四在家中被捕,鲁克曼将面临三项指控。一旦这些指控成立,将面临最高长达五年的刑期。
据《科学》杂志报道,5月22日,美国联邦大陪审团称,鲁克曼在2017年的就职问卷中对其和中国 “千人计划” 的关系撒谎,并在2018年与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反间谍官员和做背景调查的调查员的汇报谈话中做了不实陈述。
在美国媒体的报道中,千人计划被描绘成一个中国政府 “为招募了解外国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人才而设立的计划”,一些美国官员甚至认为其不公平地利用了美国资助的研究。
【加拿大发现目前世界最古老真菌化石】近日,由比利时列日大学主导的研究团队在加拿大北极区发现了一种微生物化石。因为化石内含有隔菌丝和几丁质结构,所以科学家认为它是一种真菌。据悉,这种真菌生存的年代在距今9-10亿年前,而人类之前找到的真菌化石只有4亿多年历史。因此,此次发现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真菌化石。它将帮助我们进一步认知地球早期的生命起源,了解真菌类生物的演化历史。
【躁郁症患者可能更易患帕金森综合征】近日,来自台北荣民总医院等机构的一项大数据研究指出:躁郁症和帕金森综合征之间存在关联。躁郁症患者进入老年期后,比普通人更容易罹患帕金森。并且,在 “狂躁” 和 “抑郁” 两相之间转变更为频繁的患者患帕金森的几率还要更高。对此,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下一步的研究将关注基因变异、炎症反应和脑细胞信号传导等方面,如果能够揭示两种疾病之间联系的生物学机理,将有希望开发出可以同时治疗两种疾病的手段。
【缺乏睡眠会导致人类产生孤独感】我们都知道缺乏睡眠不利于身心健康,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者们进一步指出:睡眠不足还会使人们产生孤独感。调查结果显示,长期睡眠不足者比普通人往往更容易感到孤独,且更不愿与他人产生互动。不仅如此,睡眠不足而导致孤独感有 “传染性”。他们排斥社交的情绪会影响与之接触的人,使得后者觉得自身缺乏人际魅力,因而也会感到孤独。
【新程序可精准模仿人类说话,被模仿者惊呼像得可怕】上周,加拿大初创公司 Dessa 公布了最新产品:一个名为 RealTalk 的程序,可以在学习大量数据后模仿人类说话,而且语音语调与被模仿者极其相近。在展出的样例中,RealTalk模仿了美国著名脱口秀演员 Joe Rogan 的语调和风格讲了一段话。Joe Rogan 本人听后表示:这音频 “精确得可怕”(It’s terrifying accurate)。公司首席机器学习架构师认为,这一技术是他所看到的“人工智能领域最酷也是最恐怖的事件之一”。出于对技术伦理和社会影响的考虑,该公司尚未公布 RealTalk 程序的任何细节。
【肺癌筛查,Google 的AI程序比人类医生干得更好】本周,Google AI 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Medicine 杂志上展示了他们最新设计的人工智能程序,宣称能够在放射图像中准确地识别肺癌病灶。在传统的肺癌筛查过程中,医生需要依靠肉眼观察患者胸部 CT 图像,但是准确率不够高。据统计,超过80%的肺癌病例未能在早期被发现。相比之下,Google 的新程序以深度神经网络为基础,分析肺癌患者的CT 图像准确度极高。测试表明,该人工智能程序判断人类患病情况的准确率高达到94%,比一同参与测试的六名放射科医生表现更好,而这些人类医生已经有八年左右的临床经验。
Copyright ©2015-2021 青蜜(天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229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