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2017年1月
5日
2017-01-05 11:55
Echo 投递人:

【科幻作家王晋康: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将在五年之内到来,再晚不超过十年】科幻电影元年没有准确的定义,没办法给出准确的回答。《珊瑚岛上的死光》诞生之年可作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但它并未带来中国科幻电影的整体成熟和延续。我觉得,如果哪一天诞生一部叫好叫座的有国际影响的国产科幻大片,而且在它之后是一条不再间断澎湃奔流的科幻电影之河,是成熟的工业化的科幻电影生产,而且从此科幻电影永远成为中国电影最重要的支流之一,那才是真正的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如果按这个标准,元年的到来可能要稍晚一些,但也不会太晚。五年之内吧,也许会再晚一些,但不会超过十年。#2017年还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2017-01-05 09:01
丁宇飞 投递人:

【2015/2016 Sputnik奖决赛作品公布】两位作家的作品入围2015/2016 Sputnik奖决赛。分别是N. K. Jemisin的《第五季》(The Fifth Season)和Naomi Novik的《根除》(Uprooted)。
为了解决雨果奖的提名问题,Sputnik奖在2016年5月由Jo Lindsay Walton创立。Sputnik奖的提名面向所有人,最后的决赛选手由一个叫做“民主地下城”(Dungeons of Democracy)的组织评出。每年年底会公布获奖者名单。

2017-01-05 08:45
丁宇飞 投递人:

【《自然》杂志评出2016年度科学摄影佳作】科学领域充满着惊喜。为了捕捉那些非凡的事件,摄影师们走遍世界各地。从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直到广袤的宇宙空间,他们定格的影像令人惊叹。去年年末,英国 《自然》 杂志对2016年的精彩科学照片作了回顾。

2017-01-05 01:22
雷永青 投递人:

【微像文化CEO张译文:至少超过60部科幻题材的电影已经立项申请】首先关于科幻电影元年这件事我个人其实并没有很关注,毕竟二十年前我们就有广受人民群众欢迎的科幻电影了,只是那时候没有电影市场这个概念。从我圈超级IP《三体》宣布投拍的那天起,就打出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这个说法,所以如果要讨论这个2017年是否还是科幻电影元年,这估计得看《三体》是否能上映。虽然我本人觉得“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这个说法比较不严谨,但至少就我了解到的电影行业内比较顶尖的公司基本都有科幻类的项目正在开发和筹备,总局的领导之前在一个会上说截止去年9月接到了超过60部科幻题材的电影立项申请,2017年也至少会有三部国产科幻电影会上映,从这几点看我觉得2018年我们应该可以翻过“元年”这座大山。如果不幸这三部已经完成拍摄的电影还是无法上映,那60部立项的项目全部黄掉的话,我只能借用我们之前私下聊天时的一个段子来表达我的看法了——“科幻元年到来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2017年还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2017-01-05 01:07
雷永青 投递人:

【《三体》舞台剧导演刘方祺:真心希望《三体》能担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大任】《三体》电影能否上映是否是定义2017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标准?1939年的《六十年后上海滩》,1979年的《珊瑚岛上的死光》,1987年的《错位》,直到1990年的《大气层消失》。中国的电影史上早已有了许多个性迥异同时极具风格的科幻电影,只是还没有一部达到大投资硬科幻电影工业标准,真心希望《三体》能担此大任。元年早已有之,而现在我们在等待的是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2017年还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4日
2017-01-04 19:44
饭饭 投递人:

【潘海天:已经枯守寂寞数十年的科幻作家们要注意这个窗口期】2015科幻元年我14年说的,显然错了。现在看2016也不是,2017也难说。这个估计过分乐观,而且我的本意不仅仅是想看到一部爆红的国产科幻电影,而是想看到背后的工业流程变得完整专业有体系,按这标准就差得更远。
但要看到这句话的背景。14年之前,中国科幻是一个无人问津小众封闭的圈子,偶尔能请到一个二三流的导演参加某某奖的晚会,都会觉得与有荣焉非要塞人一个奖,不少作者觉得自己的作品和影视结缘是难上加难的事情,有一点儿哪怕是不那么好的机会,他们也愿意一试。可我那时候已经有缘见到了很多投资人很多电影人士,意外地发现这个行当里对科幻的热情远超圈里想象。我想提醒那些已经枯守寂寞数十年的科幻作家们要注意这个窗口期,也要做好准备,更多地投入,以专业态度成为这个体系中的一份子。我们不关注,人家就动手了。让一些咋咋唬唬的产品,以其对科幻的一知半解浪费行业的资源和信心。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热钱涌入,资本狂欢。现实则是,电影没出来。我依旧很乐观。各方面因缘具足,呼之欲出,最重要的是,人气聚拢了。大势所趋。没有什么是时间解决不了,如果一年不够,那就两年。#2017年还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2017-01-04 19:40
饭饭 投递人:

【壹天文化余波:该来的总会来,中国科幻电影已经在行动中】说2017年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也没有错。随着电影科技的进步,电影市场日益蓬勃发展,该来的总会来,而中国科幻电影已经在行动中。就拿最近上映的几部电影作例子:1、中国电影工作者已经独立制作具有世界水平的奇幻大片,如张艺谋导演的《长城》。《长城》开启了中国电影国际化的先例,这无疑对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2、好莱坞科幻大片《星战外传:侠盗一号》。由中国著名导演、演员姜文、中国武打巨星甄子丹参与全程拍摄并在其中担任重要角色。这说明中国的电影工作者也不断尝试在世界级科幻大片中占据一席之地。3、2016年是中国科幻突飞猛进的一年,中国科幻文学作品交投活跃,影视化尝试此起彼伏,说明中国科幻电影已在默默发声。中国科幻电影正在发展已是事实。毋庸置疑,科幻电影开发周期长、投资大、回报慢,能够真正的呈现在中国观众面前尚待时日。但车轮已经转动,让我们一起等待并祈祷中国科幻电影一路走好。科幻大势浩浩汤汤,国际国内概莫能外,壹天对此充满信心。#2017年还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2017-01-04 19:37
饭饭 投递人:

【科幻研究学者李广益: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言论出发点是逐利IP】所谓“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在我看来要么是无知,要么是炒作概念。我们早就拍过《霹雳贝贝》这样的优秀科幻片,算上港台就更早,“元年”的说法让人意识到中国科幻史上的“断层”。但另一方面,如果“元年”可以理解为某部国产科幻大片引起票房轰动,带动中国科幻电影持续兴旺,那么即便言者的出发点是逐利IP,也和整个中国科幻界对“黄金时代”重现的期待形成契合。愿景很美好,不过以中国电影从业者的素质而论,2017年或许为时尚早。#2017年还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2017-01-04 19:32
饭饭 投递人:

【科幻作家宝树:科幻元年之后不能哑火,这可能更重要】其实从16年开始,已经有很多科幻电影在筹备中,但是据我所知,除《三体》等少数例外,大部分真正上映大概还得到18年以后。所以17年是不是元年,也许就看那一两部开路先锋怎样了。不过元年的意思是后面还有二年三年四年,不能说是17年或18年火一下,然后就没了。所以科幻人应该准备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以后的计划,这可能比争一个元年更重要。#2017年还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2017-01-04 19:30
Echo 投递人:

【科幻星云奖主要发起人董仁威:科幻电影元年没法强求,只有顺其自然】科幻元年没法强求,只有顺其自然,什么时候有打得响、大家公认的科幻大片出来,什么时候就是科幻元年。但是,2017年是可以期待的,这一年,预计有三部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科幻大片问世,一部是期待已久的《三体》,一部是中韩合拍的《致命倒数》,一部是陈正道导演的《记忆大师》,致于效果如何,只有公映后接受大家的检验了。#2017年还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2017-01-04 19:29
Echo 投递人:

【作家编剧冯志刚:无论哪年是科幻电影元年,都会是厚积薄发的一年】2016似乎变成了科幻怨念,没看到成功的国产科幻,但其实这却是孕育希望的一年,在科幻迷和大资本看不到的角落里,很多科幻人在努力。有投资2亿的科幻电视剧,有仍未放弃的《三体》,有得了好几个国际奖项的科幻短片,还有我这样醉心科幻剧本创造的科幻作者。所以无论2017、2018、2019哪一年成了科幻元年,都会是厚积薄发的一年,亲们在等等又何妨?反正都等了几十年了。#2017年还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2017-01-04 19:28
饭饭 投递人:

【作家编剧阎安:中国科幻电影缺乏海量优秀文学作品作支撑】一两部科幻影片面世,这在上个世纪就办到了,所以现在所谈的元年,至少应该指大批科幻电影在一年内集中爆发式上映。如果确是这样,2017年还远不具备这种环境,甚至未来五年内,中国科幻都难以出现真正的强劲势头,原因很简单,大量优秀电影的出现是需要内容基础的。急功近利的投资者看到科幻这个概念,却忽视了中国缺乏大众科幻作品的现实。一花独放不是春,缺乏海量优秀文学作品作支撑,科幻电影难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017年还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2017-01-04 19:27
Echo 投递人:

【科幻作家陈楸帆:元年之后才是万里长征的开始】今年万众期待已久的应该是当之无愧中国科幻第一神作《三体》的电影化,如果以此为界碑,称之为“元年”当无疑问,但元年之后才是万里长征的开始,提升整个电影工业化的水平,每一个环节如何补足短板,做到及格线以上的产品后,再来讨论中国科幻电影民族性和经典叙事的问题。#2017年还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2017-01-04 19:25
Echo 投递人:

【电影评论家夏彤:呼唤元年就是大跃进思维】我记得当时是2014的星云奖论坛上第一次听到大角提到2015可能是“元年”,我理解是他知道有若干项目在推进,2015年可能上映。难道没有吗?2016年的科幻电影星云奖上不是发了那么多各种奖吗?那些不是科幻电影吗?可能大家期待的所谓“元年”是指一部划时代的杰作诞生,在艺术上和票房上都表现非凡,从而引起竞相仿效,造成蔚为壮观的滚滚洪流(和现金流)。我觉得这是种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呼唤这样的事情跟呼唤亩产过万、三年赶超英美啥的是同样的思维。我觉得,有想法去做,做不了就憋着。关元年什么事?
该抛弃“元年”的诅咒了,它裹着大跃进的民族自豪感,多多少少带有资本的急躁操性。正如韩松老师说的那样,其实未来早已经发生,只是我们拒绝承认。金字塔不是只有塔尖的,但是大家居然要求先有尖,这个思路就不对,就跟30多年前大家还没好好写小说就嚷嚷要找个人凭一己之力把中国科幻弄到世界领先水平一样。光意淫是生不出领诺贝尔奖的孩子的。《星球大战》之前,美国人拍了多少科幻片?卢卡斯们就是从小泡在那些电影里的,那就是金字塔的基础体量。光要塔尖不要塔身这不科学。#2017年还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2017-01-04 19:25
饭饭 投递人:

【科幻作家何夕:是否是科幻元年需要将时间推远才能准确判断】对于“元年”的定义可能需要将时间推远一些才能准确判断,也许再过些年回过头来我们才能比较准确地看出到底哪一年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电影史上也有个神奇的1994年之说,但也是后来才有这个提法。科幻人和电影人围绕中国科幻元年提出的各种观点,恐怕还需要时间来证明。#2017年还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2017-01-04 19:18
Echo 投递人:

【科幻作家超侠:2017,不是科幻元年,而是科幻原年】2017年不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中国科幻电影没有元年,也可以说很早以前,当《霹雳贝贝》上映的时候,当《珊瑚岛上的死光》上映的时候,就应该算是元年了。中国科幻一直存在,只是也许没有叫做科幻而已。但现在,可以名正言顺的叫做科幻的时候,或许它们过得并不好,从中国最卖座的电影来看,从去年的《美人鱼》,到《鬼吹灯》,到《盗墓笔记》,到很早以前的《泰囧》,到《夏洛特烦恼》等等,基本上,都是有科幻元素存在的电影,甚至可以说,是以科幻为基础的电影看,但是这些电影,都没有叫做科幻,所以不是说非要打着科幻片的名义,它的本义是科幻,科幻已经无处不在,难以逃离,这就是科幻的魅力。科幻元年,无所不在。2017年,会有更多的,打着科幻片名义的非科幻片出现,也会有更多的打着非科幻片的科幻片出现,但没有电影能逃离逃脱科幻,因为科幻代表了科学,代表了想象力,2017,不是科幻元年,而是科幻原年,一切,重归科幻原点。#2017年还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2017-01-04 19:13
Echo 投递人:

【电影评论家严蓬:元年只是一个预期的起点】元年只是一个预期的起点,到底哪一年算元年其实并不重要。真正定义中国科幻元年的,将是一部或者在商业及艺术两方面都很均衡的商业科幻电影;或者是一部有独特风格和表达的文艺/另类科幻电影。我认为商业科幻片对产业的影响会更大更直接——但绝非是靠堆资源、炒IP、码大牌制作出的纯消费品。不管好与坏,认真努力前行是最重要的!#2017年还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2017-01-04 19:05
天狼星天文 投递人:

【北师大科幻创意研究中心主任吴岩教授:2016年就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我还是觉得2016年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最主要的原因是周星驰的科幻片《美人鱼》在一月份上映的时候,打破了内地影史单片票房纪录,也超越了美国科幻片在中国的票房记录。周星驰也有别的电影,但没有做到这一点,而他的科幻电影做到了这一点。同时,2016年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没有什么疑问。2017年将有一批科幻电影上来,我个人比较谨慎的认为大量的片子还是比较差。因为各种原因,我们的人力资源不够,就是配备不齐,光有几个好编剧好导演是不够的,真正能配齐的电影公司很少,连张艺谋都配不齐。但也不敢否认,会不会有一两部做得很细致,做得很认真。我觉得现在各个电影公司狂轰滥炸,基本上是吓唬别人,站不稳脚跟的人就在这里会迷失。踏踏实实做事,就一定会成功。像之前的《大圣归来》、《大鱼海棠》、《捉妖记》等等,一定会在科幻领域出现的,不在2017就在2018。#2017年还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2017-01-04 18:56
天狼星天文 投递人:

【科幻片导演周文武贝:中国科幻电影尚存三大障碍 突破还需时间】中国的科幻电影目前有三方面的障碍,一、文本基础弱,科幻小说的读者基础对比玄幻、奇情仍旧薄弱,而现有的知名科幻小说都存在世界观过大,都以概念推进,而缺乏人物冲突推进,要么故事性不足,要么可视性差,适合改编影视的少;二、电影重工业基础弱,科幻大片对于电影工业从美术、造型到特效、特技都有极其高的要求,我们目前连日用消费市场的产品工业设计都十分落后,人才匮乏,理念缺失,需要一系列代价高昂的实践才能培养出一批符合流程的人才团队;三、市场宽容度弱,由于好莱坞大片的浸染,观众市场对于国产科幻的期待高,试错成本大,市场潜力没有成功案例证明,悲观情绪蔓延。要突破以上三大障碍,需要五到十年的不断实践,但是我们也有后发优势,一是借鉴好莱坞的经验、技术、团队;二是国产魔幻、玄幻等题材的超级网剧、电影盛行必将为科幻大片打下一定的技术和人才基础。#2017年还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2017-01-04 18:53
天狼星天文 投递人:

【科幻评论家刘健:电影制作需要周期,元年在2015年就决定了】我觉得2017年是不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其实早在2015年就决定了。因为电影制作需要一个周期,两年对于一部科幻片来说,是一个最起码的运作周期。就我个人来说,我是谨慎乐观的。比较已经有那么多资源向科幻片倾斜了,该出点成绩了。我的期望是今年如果能有国产科幻片上映,起码不要赔钱,只要不赔钱就有希望。#2017年还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2017-01-04 18:51
天狼星天文 投递人:

【科幻作家江波:元年该来的时候,自然就来了】辞旧迎新,2017到来。继2016被期待为中国科幻元年之后,2017年,热爱科幻的人们继续期待元年的到来。这似乎说明,2016没有达到预期,所以只有把这元年押后了。我不是很赞成元年的提法,这有一种抹杀之前一切的倾向,杂志可以有创刊,电影可以有发行,科学可以有发现,那都带着确定无疑的时间标签,但是科幻这东西的范畴太广,真要给它找个一致同意的时间标签,还真不容易。相比之下,一致不同意倒是更容易些。所以我的建议,是尽力写好每一篇小说,不管是不是能得奖,拍好每一部电影,不管是院线还是网大,大制作还是低成本,做好每一次宣讲,不管是对想寻找新鲜概念的投资者还是求知若渴的学生。科幻的未来,无论有多么金光灿烂,根底只在于创作者的每一分努力。所以放开那个元年吧,当它该来的时候,自然就来了,就算它不来,该做什么的还是要做什么不是?#2017年还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2017-01-04 18:50
天狼星天文 投递人:

【华坞影视老汤:2017,科幻迷的畏惧与希望】2017,一个吉祥的数字,翻译成普通话就是“爱你,一起”,或者“爱你,在一起”,多么美好的愿望!对于2017我们能否与我们梦想中一直热爱的中国科幻电影在一起?是充满了畏惧与希望之情的,这种畏惧与希望正如对优秀的科幻片的观影感受一样,在畏惧与希望中得到净化,并产生观影快感。其实这种快感,对于中国科幻电影,在期待的过程中已经完全的释放,这个期待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个科幻迷的再畏惧与希望的挣扎中的自我净化。#2017年还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2017-01-04 18:44
天狼星天文 投递人:

【《科幻立方》成追忆:元年应有引领市场的大作出现 2017可期待】首先元年这个概念,我不是太感冒,因为欧美还是日本,都没有所谓元年这种称谓。我理解的元年应为一部引领市场的大作出现,如美国的《星球大战》横空出世,既然这样的大作还没,我们有理由期待2017年。#2017年还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2017-01-04 18:42
天狼星天文 投递人:

【南派泛娱何超群:元年到来应轰轰烈烈不该悄无声息】假如能诞生一部引发全民吐糟的,或者全民追捧的电影,即拉开了科幻电影的序幕。热闹的社会,元年的到来也该轰轰烈烈,或燃成灰烬,或永垂不朽,反正就是不该悄无声息。电影是大众的电影,全社会瞩目,它不是某人的电影,关起门来自娱自乐的创作。那样,至多是开启了他们家的元年。#2017年还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2017-01-04 12:25
lymone 投递人:

【科幻作家韩松:1980年《珊瑚岛上的死光》宣告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2016年没有标志性的作品出现,也许除了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还可以吧,但也不是标志性的。《蒸发太平洋》我看了,精神可嘉,但还需要努力。其实,我觉得《珊瑚岛上的死光》那一年(1980)才应该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它各方面符合我们想象中的科幻的概念,在我看来,这部作品就具备了标志性。奇观、科幻的核心元素、想象力和情节冲突,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界定,它是一个非常标准的科幻电影。所以,那一年就可以称之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了。#2017年还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2017-01-04 12:18
lymone 投递人:

【美国团队发布4.9米高机器人:欲PK日本机器人】北京时间1月4日,美国机器人团队Megabot发布了一段“MK. III”机器人的最新视频,MK. III已经完工的躯干高度达4.9米,一对起重臂能抓起约1.13吨的重物,并能连接多种工具或武器。Megabot团队的目标是设计出能与日本水道桥重工的Kuratas相抗衡的机器人,目前MK. III机器人的脚还没有制作完成,因此它的躯干放置在一个测试平台上完成各项测试。

2017-01-04 12:15
Echo 投递人:

【神秘棋手“master”五十连胜,科幻作家们是这么看的】神秘棋手“master”横扫弈城网和野狐网,斩获50连胜引发众多科幻作家讨论。在微博上,王晋康表示:一点儿不奇怪。“master”肯定是人工智能,而且人类从此再不能翻盘,因为人工智能在下棋领域的优势远超人类。宝树认为:这其实应该高兴,因为向着更高领域前进的道路打开了(虽然人类的智力难以跟上)。江波评论道:人类能思考的深度始终是有限的,在人类大脑所能达到的深度上,几千年的积累显然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一个更大的头脑来思考问题,深度不一样,自然得到的结果也会有差异。

2017-01-04 12:07
饭饭 投递人:

【以色列公司研制飞行汽车 有望在2020年投入市场】一家以色列科技公司正在研制一款名为Cormorant的飞行汽车,重达1.5吨,最大载重500千克,每小时可以飞行185千米,目前,该公司已在11月完成首次自动化空载试飞,但在正式上市前,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2017-01-04 12:06
lymone 投递人:

【科学家提出:人类或许生活在计算机模拟程序中】一些科学家指出,我们已经找到了充分的理由,足以说明我们生活在虚拟程序之中。理由之一便是,我们的宇宙看上去像是精心设计出来的一样。自然界中的各种常数,如基本力的强度等,数值竟刚好符合生命形成的条件。若是哪怕有一点差别,原子就不再稳定,恒星也无法形成。这一直是宇宙学中最难解释的未解之谜之一。

2017-01-04 12:04
饭饭 投递人:

【酷炫机器人:机器企鹅和机器水母能在空中飞】据英国媒体《每日邮报》报道,德国工业自动化公司Festo不久前推出了一些可以飞行的机器动物,其中包括机器蝴蝶eMotionButterfly、机器水母AirJelly和机器企鹅AirPenguin。业界人士称赞该公司“对一些创意方式进行探索,试图从大自然中获得技术改进的灵感”。来看看这些呆萌的高科技玩意吧!

[内容分类]最多可选3

欢迎登录青蜜

记住我忘记密码戳这里

登 录

没有账号点此注册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