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落后文学100年】丹·西蒙斯是谁?
如果你是个资深科幻迷,听到这样的问题,一定会哑然失笑。阿西莫夫和亚瑟·克拉克之后最重要的科幻小说家之一,在西方科幻小说界,绝对是一言九鼎呼风唤雨的大神级牛人。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丹·西蒙斯的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海伯利安》获得了全球科幻文学至高荣誉雨果奖,以及轨迹奖、1991年度西班牙科幻小说首奖、1995年度日本星云奖、法国宇宙奖,入围阿瑟·克拉克奖、英国科幻奖、科幻纪事奖。此外《海伯利安》还被《轨迹》杂志票选为1990年前史上十大科幻小说,并于1997年和2006年两次入选“最推荐100部科幻奇幻作品榜”,被誉为“20世纪科幻文学史上难以超越的里程碑”。
也正因为此,丹·西蒙斯才有底气说出:“科幻电影落后文学100年。”
【以毒攻毒,新研究发现水母的毒液可成为潜在的解毒剂】上周,《自然-通讯》发表的一篇论文 Molecular dissection of box jellyfish venom cytotoxicity highlights an effective venom antidote 报道了一种箱形水母(Chironex fleckeri)毒液的解毒剂,可以抑制小鼠的组织死亡和疼痛。研究表明,相同技术或能用于对抗其它动物的毒素。
箱形水母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动物之一,其毒液会引起极度疼痛,在严重暴露后几分钟内便可致死。然而,这种速发性毒素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的治疗手段效果有限,且都无法直接作用于毒液暴露的最常见临床表现——疼痛或局部组织死亡。在分子水平上对毒性作用的认识不足是新疗法开发的一个主要障碍。
【当科学与政治发生冲突,美专家在思考如何提升的FDA独立性?】近一个世纪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通过严格应用科学方法,保护公众健康。其在1938年通过的《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Food, Drug, and Cosmetic Act)的核心宗旨便是“经过科学培训且经验合格的专家,对药品的安全性进行审查”。
然而,近些年来,美国党派政治干涉越来越令人担忧。FDA作为新药申请和潜在公共卫生灾难之间的唯一仲裁者,很难承受不适当的政治干涉带来的冲击。关于FDA政治性和独立性的拉锯战已长达数十年之久。今年年初,7位前FDA局长建议将FDA移出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成为独立的联邦机构。
5月17日,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撰文探讨了在政治隔离和行政精简条件下,重构FDA章程的可行性。文章认为自今年3月FDA前任局长辞职后,FDA的领导和前进方向存在不确定性,是时候来思考如何提升FDA的独立性。
【诊断儿童发烧难,“保险起见”来一剂就保险了么?】目前我们还没有针对儿童发烧的准确的诊断方法,这使得我们在治疗时持谨慎态度,通常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有时还要住院。然而,随着抗生素耐药性越来越普遍以及健康服务的延伸,我们迫切需要改进诊断方法。最近在BMC Medicine 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探讨了针对儿童发烧的快速可靠的诊断测试的重要性。
【全球首次:旧金山禁止官方机构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据 CNBC 网站报道,旧金山市监事会(相当于地方议会,拥有立法权)本周二以8:1的票数通过了新法令,禁止当地任何政府机构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不仅如此,该法令还要求官方机构在购买新监控技术之前必须先获得监事会的同意,并且要对现有的监控技术进行审核。实际上,早在今年1月份就有人提出了该项议案,并引发了激烈争论。有人认为,面部识别技术使政府实时监控变得更容易,存在泄漏个人隐私的风险,理当禁止。另一派则认为该技术有利于政府执法,保障城市安全。不过以现在的结果来看,前一种观点显然占据了上风。而受旧金山做法的影响,美国加州其他城市也在考虑推出类似禁令。
【如果无人机成了“罪犯”,装上AI大脑的无人机能担当“警察”吗?】除了之前大家都担心的无人机“黑飞”、失控坠机、炸机等各类事故外,无人机还有更大的风险,比如在英国,就已经出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无人机向伦敦等地的监狱里投送毒品和通讯设备的事件。另外目前各大科技公司都在尝试将无人机应用到物流等领域,一旦无人机进入人口密集区,不管是来自系统或硬件本身的原因导致坠机、炸机,还是涉及民众隐私等问题,其风险都不可小觑。
事实上,全球已经有一些团队提供了解决方案,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无人机捕手和Teal无人机,而且它们都一个共同的标签——搭载AI大脑的无人机。那么这些新成员有哪些绝活?它们能成为无人机领域的”警察“吗?
要做无人机警察,AI大脑传授了这三招:1、识别定位,分清敌友;2、预测轨迹,心中有数;3、选择时机,自主捕获。
差点火候:1、拼不过同款作案,挺不过环境干扰;2、战不过多人“开黑”,斗不过骚气操作。
要做警察, 光靠有AI大脑还不够:1、在传感器上要下狠功夫;2、加上远程人工交互;3、建立完整的无人机监管系统。
目前的AI无人机要担当“无人机警察”还有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以机治机的思路是值得肯定和可行的。
【用意识控制义肢,BrainCo展示脑机接口技术更多应用 | CES 2019】赋思头环、智能假手以及冥想头环,BrainCo布局“脑机接口+”,将进入更多领域。
脑机接口并非一项新技术,其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经历过很多里程碑:
1924年,德国精神学家Hans Berger发现了脑电波(Electroencephalogram,EEG)。
1969年,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利用猴子进行脑电生物反馈的研究。
1998年,美国科学家Philip Kennedy第一次将脑机接口设备植入猴脑。
2000年,美国奥巴马政府颁布“人类大脑计划”(The White House BRAIN Initiative)。
2005年,科学家成功让猴子利用大脑控制了机械手臂。
2012年,巴西世界杯开幕式,一位截肢残疾者用脑机接口的外骨骼开出一球。
2016年,中国政府把脑科学和类脑研究列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2017年,美国“钢铁侠”Elon Musk 宣布成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
2017年,Facebook宣布开始研究“意念打字”项目。
预计在未来3-5年,脑机接口类产品将会越来越多,并对不同的科技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2225年,人类可以通过脑机永生?】脑机接口,它是在人或动物脑(或者脑细胞的培养物)与外部设备间建立的直接连接通路,从而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交互,通俗点理解就是用意念控制设备。
在目前医疗领域基本也代表了脑机运用的最高层次,脑机接口的实现步骤为,采集信号>>信息解码处理>>再编码>>反馈,作为脑机接口实现的第一步采集信号,就显得尤为重要,而2017年中美联合脑机报告指出,以平均7.4年才能使可同时记录的神经元数量翻倍的速度计算,要达到同时记录100万个神经元需要等到2100年,而要记录人脑中的所有神经元(50~100亿个),则要等到2225年。
脑机接口,在技术上可以分成两个方向,一是入侵式,将接口植入到颅腔内,来接受神经元信号;一是非入侵式,通过外置设备来获得大脑不同区域电流活动。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像入侵式它获取的大脑空间分辨率相对较高,效率也较高,但由于是外部设备接入大脑,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而非入侵式不进入大脑,在安全隐患上要低很多,但数据收集的效果也要差一些。
两种形式的脑机技术在现实生活中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各领域的各项产品还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并没有引爆市场,而脑机接口带来的想象空间仍无限巨大。
【关于发现中子星引力波,我们该关注什么?】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物质会在时空中产生影响。最出名的那个例子就是,你家楼上的时间会过的比你家的时间快。这是因为地球本身的质量影响了时空曲率,越靠近地球受到它的影响就越大,时间就会流失的慢一点——当然,这个一点是绝对没可能被人类感觉到的。
地球对时空施加的这种影响,就是地球的引力波——也就是所谓时空的涟漪。
由于引力波是一种不生不灭的能量震动,所以宇宙各个方向的天体剧变送来的引力波应该是源源不断的,一旦人类掌握了捕获这条信息的知识,后续用其指导天文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多元探索也就成为了可能。而这也是中子星合并引力波被发现带来的最大启示。中子星合并会产生复杂的电磁辐射,还很可能关系着金、银等超铁元素的产生原理,这对于人类认识宇宙与元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中子星合并引力波的捕获,证明了引力波探测装置不仅可以观察黑洞变化,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天体。这或许将成为一个开端,标志着用引力波探测多种天体变化的尝试陆续启动。甚至可能启动关于“暗物质”的观察和研究。
而接下来引力波的探索有两个主要方向:一是去探索更加微弱的引力波;二是尝试收集宇宙原始引力波。
【AI人必看!89页清华知识图谱报告】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技术,它在2012年由谷歌提出,成为建立大规模知识的杀手锏应用,在搜索、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助手、电子商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知识图谱与大数据、深度学习,这三大“秘密武器”已经成为推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知识图谱的分类方式很多,例如可以通过知识种类、构建方法等划分。从领域上来说,知识图谱通常分为两种:通用知识图谱、特定领域知识图谱。
常见的知识图谱示意图主要包含有三种节点:实体、概念、属性。
知识图谱的三大典型应用:1、语义搜索;2、智能问答;3、可视化决策支持。
知识工程的五个发展阶段:前知识工程时期、专家系统时期、万维网1.0时期、群体智能时期、以及知识图谱时期。
把知识变成图谱一共需要花四步:1、知识表示与建模;2、知识获取;3、知识融合;4、知识图谱查询和推理计算。
虽然当下互联网巨头们已经意识到知识图谱的战略意义,纷纷投入重兵布局知识图谱,但是我们也强烈地感受到,知识图谱还处于发展初期,大多数商业知识图谱的应用场景非常有限,例如搜狗、知立方更多聚焦在娱乐和健康等领域。
【太空互联网是航空上网最优质的解决方案】以低轨宽带星座为代表的5G太空互联网是航班,尤其是中远途航班上网最优质的解决方案。
当你登上飞机,也许就来到了现代社会唯一与世隔绝的网络信息孤岛。需求和痛点都很清晰,那航空网络服务的市场有多大呢?IHS咨询公司曾预测,到2022年,全球一半的商用航班将提供航空网络服务。到2035年,航空网络服务将覆盖全球航班,这将催生约1300亿美元的新市场。
不过,基于传统Ka、Ku波段的GEO通信卫星,所提供的航空网络服务无论带宽、时延还是全球无缝覆盖等方面,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高涨的航空上网需求。那么,OneWeb、SpaceX、亚马逊、银河航天等公司纷纷规划组建的5G太空互联网,通过Ka、Ku波段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组成星座,可以提供价格低廉、快捷方便的航空网络接入作为解决方案,这或许将彻底改变航空领域的网络服务现状,带来更广大的市场空间与商业想象力。
太空互联网不仅在航空领域的市场应用前景巨大,还是全球5G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更好的对全球进行通信网络覆盖与升级,让全球整个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大幅降低,未来的5G时代更有无数多的应用场景与需求等待挖掘。
【陈楸帆:在所有文类中,科幻最能够消解人类的焦虑】“科幻小说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天马行空,但其实有非常现实的语境。《三体》流行之后,非常多的互联网从业者、投资人试图从《三体》里面读解出降维攻击、黑暗森林法则、三体管理学等一些对企业管理有用的概念。而刘慈欣自己则非常实在地说:“我就是个写科幻小说的,而科幻的目的就在于科幻本身。”
那么,科幻到底有没有用?科幻有什么样的特质,可以处理人类文明的普遍焦虑?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作: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这句话特别好地概括了科幻小说的作用——它是当今最重要的一个文类。
【DeepMind新成果:让AI做了200万道数学题,结果堪忧】在这里,我们要扫兴地说出一个真相——即使是目前最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数学水平恐怕连高中生都比不上。
事情是这样的,DeepMind参考英国16岁学龄儿童的数学考试,为AI(深度神经网络)打造了一个包含200万道题目的题库,涵盖了算术、代数、概率、微积分等各种题型,并派出了循环神经网络 (RNN) 和Transformer两位当下性能最先进的模型参与测试。
结果发现,除了四舍五入、加减法、比较大小、数字排序等等简单问题之外,在一些涉及因式分解、混合计算之类的高级题目上,AI的表现都不如人类高中生,连及格线都没达到。
AI学数学,到底难在哪儿?其一是记性太差。另外,有算力,没知识。
这些短板归根结底,是由数学问题和工程效率的矛盾所导致的。
数学的本质是演绎证明,往往需要架设问题并根据已知抽象出新概念,根据需要提出新的公理体系。这是一个基于推断的极其复杂的“规则游戏”。而机器的计算模式则是遍历型、经验型的,即通过大规模数据来穷尽所有可能。
机器学习,还需要人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科学》:西兰花里的这种分子,真的可以抑制癌症】今日,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刊登了一篇重磅论文。由哈佛大学科学家领衔的一支科研团队发现,西兰花等十字花科植物中的一种天然分子,真的可以抑制肿瘤生长。这项研究在发表后,引来了许多关注。而《科学》杂志也特地为其撰写专题报道,介绍这一发现的潜在应用价值。
当然,我们也需要强调,“来源于西兰花的分子”能够抑制癌症,并不代表“吃西兰花”就能预防癌症。本研究的第一作者Yu-Ru Lee博士也指出,如果要按等量换算,要达到潜在的抗癌效果,每天大概要生食将近6斤十字花科的蔬菜,这显然并不现实。也正如Pandolfi教授所言,这一研究的意义,不在于“多吃西兰花”,而在于揭示了一条重要的信号通路,且提供了一个被证实的抗癌靶点。在这些发现下,我们有望开发出更有效,更专一的WWP1抑制剂,带来能真正抑制癌症的药物。
【100年后,谁来继承我们的社交账号?】最近,牛津网络研究院研究发现,2050年,Facebook上亡者用户会超过生者用户。如果以Facebook每年13%的增长速度,到2100年,亡者账号有49亿之多。
到那时,平台们会如何处理这些亡者的数据?用户是否有权传承账号,我们花了几十年时间记录生活,是在行使“使用权”还是获得了“所有权”?
社交媒体从诞生开始就打着“让用户表达自我”的旗号,用户在这里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想法,无限介入或被介入到他人的生活。但是,随着当代人的社交压力增大,社交媒体有时更像是个树洞,只对自己或少数人表达。活着时尚且能维系自己“前台形象”,死亡或许意味着一切都将失控。同时社交网络这种与逝者模糊不清的边界,有时候也会成为对生者的折磨。
在互联网永生:平台如何料理用户“身后事”?
一块数字墓地?或者写下遗嘱之后,逝者和生者保持了一点体面的距离?
多数平台的隐私政策中,用户其实只有账户的“使用权”,而不具备“所有权”。一吹就散的互联网骨灰,存储在云端的人类活动简史。当老网民离世,新网民进场,越提早思考越有利于解决问题。
如Ohman所说:“这是我们目之所及的未来,更是越来越棘手的未来。”
【脑与电脑究竟有多像?】从数字计算机诞生之日起,人们就一直把计算机称为“电脑”。直到今天也还有许多人认为脑就是一种计算机,只要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存储量足够,那么就可以完成脑的一切功能,甚至全面超越人脑。他们忽略了脑和计算机的许多本质差别,所以他们的结论也就有了问题。
埃德尔曼在提出神经达尔文主义之后,就一再指出,脑是进化的产物,是一种选择系统,这种选择体现在上面所讲的发育选择、经验选择和广泛的复馈联结之上。脑有极其丰富的多样性,从各种层次来说,都没有两个脑是完全一样的;而计算机则是人设计出来的产物,是一种指令系统,同一型号的计算机在结构上完全一样,逻辑是计算机的主要工作原则。
具体来说,按照埃德尔曼的看法,脑和传统意义下的计算机存在许多差别。
【城市大脑的“眼疾”与升级:解析高文院士提出的“数字视网膜”体系】近几年来,城市大脑概念可谓如火如荼。
相比于前两年大家对这一概念比较陌生,如今相信大部分读者应该都已经知道,所谓城市大脑的基本内涵,是指用公路上的大量摄像头,来识别车流、车牌和车辆,以及一些路段广场上机遇摄像头执行人脸识别和人流判断。
但目前这些“智能摄像头”识别出的数据,本质上无法做到汇融与底层打通,而是只能各自为政。后端的AI也就只能偏听偏信,无法进行完整的交通场景分析,给出真正的“智能建议”。
那么如果让识别和推理的全套AI能力都发生在摄像头里呢?这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端侧算力不够充沛,无法支撑复杂的计算。如果在每个摄像头都加载大量AI算力和专用硬件模组,那将是一笔无法负担的成本。而且想要让AI全局化理解城市,各摄像头也必须进行全局汇总。
哺乳动物的视网膜的一个特性,是它隐藏在大脑和双眼之间,沉默着充当人类智慧与世间万物的翻译。我们的视网膜,其实并没有传递给大脑真实的画面和色彩,而是对这些“数据”进行了优化,让我们的大脑直接处理可感可理解的视觉信息。
而今天城市大脑与万千摄像头之间,需要加装的就是这样一层“数字视网膜”。这是一场城市智能产业升级的开始。
【AI进入无障碍时代:手语识别翻译的应用意味着什么?】目前我们身边常常出现的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等等,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属于“少数派”的AI是一片空白。
5月16日是“全球无障碍宣传日”,我们不如把目光投向于那些能够消弭“少数与多数”区别的技术发展,例如服务于听障人群的手语识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手语是用手势比量动作,根据手势的变化模拟形象或者音节以构成的一定意思或词语,是听障人群独有的一种沟通方式。但这种沟通方式虽然能让听障人士之间彼此沟通,或让理解手语的普通人与之沟通,但仍然不能满足听障人士与普罗大众之间的交流需求。
而AI,恰好成为了一种解决方案。可从逻辑正确到应用可行,却还隔着一段不短的路程。
(1)首先,手语的表达有一定的特殊性,想进行捕捉并不容易。
(2)同时,手语表达同样也有国别性和地域性,在模型通用性上存在着困难。
手语AI的突破可以分为两条路线,一方面是手语AI本身技术的进展,另一方面是应用场景的突破。
我们已经能看到这种趋势走向——精于计算的大脑不是AI唯一的模拟对象,还有人类的炽热心脏。我们相信,在学界和巨头的引导之下,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到无障碍AI技术的发展,不断的打破各种隔膜阻碍。
【耗资约 1 亿美元,纽约新自由女神像博物馆开幕】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矗立于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每年接待近 450 万游客。
本周四,由民众捐款筹资建设、耗资约 1 亿美元的新自由女神像博物馆(The Statue of Liberty Museum)正式对公众开放。美国前国务卿 Hillary Clinton、亚马逊创始人 Jeff Bezos 及脱口秀明星 Oprah Winfrey 等人出席了开幕活动。
这座全新的玻璃建筑位于自由岛西北侧,自 2016 年 10 月开始施工,占地面积达 26000 平方英尺(约 2415 平方米),由自由女神像—埃利斯岛基金会(Statue of Liberty-EllisIsland Foundation)运营。该基金会成立于 1982 年,由里根总统邀请时任克莱斯勒集团董事长的 Lee Iacocca 领导,致力于为自由女神像及埃利斯岛(Ellis Island)的修复与保护筹集资金。
【一位真正偶像级的华裔走了 | 贝聿铭去世】据多家媒体报道,著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I. M. Pei),5月15日在曼哈顿的家中去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大师”,擅长以三角形,圆形和方形等简单几何形状布局为基础,倡导有效利用环境和多变的风格。他于1983年获得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
贝聿铭于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广州,其父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生母庄氏乃清廷国子监祭酒之后。贝聿铭13岁时其母罹癌过世。
1935年,18岁的贝聿铭到美国读书,先在宾州大学攻读建筑,后转入麻省理工学院,194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士学位,1946年获哈佛大学建筑硕士学位。
贝聿铭曾在地产商公司Webb and Knapp担任建筑部主任,其间为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1958年成立个人的建筑事务所,并把注意力从都市改建和重建计划逐步转移到巨型公共建筑物的设计。
几十年来,贝聿铭在美国各地负责设计过许多博物馆、艺术馆、商业中心、摩天大厦、钟楼,甚至还有摇滚音乐厅,并在加拿大、新加坡等地也有自己的项目作品,代表作品包括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等。
【102岁贝聿铭给世界留下了多少传奇设计?一图看懂】贝聿铭,男,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贝聿铭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他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美国当地时间5月16日,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
【VR黑科技帮你在家看房源】随着相关技术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VR(虚拟现实)看房,就是房地产领域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产物。越来越多的房屋中介上线了VR看房功能,让消费者节省了时间成本,足不出户就能浏览海量真实房源。
据悉,未来VR看房,在采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将建立“数据-AI(人工智能)-应用”循环体系,并推动整个行业正循环。此外,还将借助AI聚合多样的语音能力、图像能力等,为行业和用户推出更加丰富智能的创新产品,和合作伙伴一起推动行业进步。
【用AR技术来参观自由女神像】古斯塔夫·埃菲尔(Gustave Eiffel),这座以自由女神像命名的铁塔,设计者并没有将重达20万磅的自由女神像铜制外壳竖立起来,而是围绕着这个巨大的内部框架来进行设计。除非你是一位法国或美国的历史迷,或者已经相关的内部才可能已经知道这一点,否则通常普通人不会了解到这么多的细节。但值得庆幸的是,在本周自由女神像博物馆正式开幕之际,一款以AR技术为核心的iOS应用的出现,向游客和好奇的参观者近距离展示了这座当年法国送给美国的珍贵礼物。
一旦你安装好这款应用,就可以把一尊高分辨率的自由女神像放自己家客厅的在茶几上。如果你走得足够近,在你的视野中就会呈现出锈迹斑驳的铜质外壳,并且看到里面的塔结构以及支撑它直立的铁质骨架。如果你把你的屏幕向上倾斜,之前以外壳为主的视野就会消失,你就会与自由女神像面对面接触,而你周围的空气中也充满了海鸟的叫声。对于从未亲眼见过这座雕像的人,更不用说从如此近的角度观看的人来说,这种效果既震撼,又让人身临其境。为了了解这座雕像究竟有多大,你还可以在你面前的地上放一个真人大小的复制品。
【刷脸也能看病?最新发现人工智能可通过面部特征精准预测基因突变】“刷脸时代”,来了。我们可以刷脸支付、刷脸解锁、刷脸考勤,事实上,也可以刷脸看病。
近日,FDNA公司发布的面部分析框架DeepGestalt可刷脸看病。只需要用手机自拍,它就可以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预测可能的遗传病症状和关联的基因突变。它准确度极高,现已击败人类专家三次。相关研究结果发布在Nature Medicine上。
【黑科技 | 神奇胶水,修补破碎的心】来自浙江大学的欧阳宏伟教授说,他的团队发明了一种新型水凝胶,能够有力粘附于湿润器官组织表面,在光的控制下迅
神奇“胶水”目前已在猪等大型动物上证实了有效性。“欧阳当时给我看过一段实验视频,让我眼前一亮。”陈会文说。5月14日,相关论文A strongly adhesive hemostatic hydrogel for the repair of arterial and heart bleeds在《自然通讯》杂志发表。第一作者为浙大基础医学院博士后洪逸。
中科院院士刘昌盛认为,这一研究完美地解决了医用组织胶水在动态、湿性、大出血组织截面处的止血和封闭问题,并且操作便捷,会受到临床医生们的青睐速成胶,快速修补动脉、心脏等创口,并耐受住血液流动或心脏收缩时产生的压力。
【中国科幻值得期待:深度剖析PKD作品受好莱坞青睐原因与中国科幻电影现状及发展】科幻是电影史上最能赢取票房的电影类型之一,占全球市场近4成以上的票房,而在国内却还是相对空白。今天K2君就想和大家聊一聊中国科幻电影的现状和发展,从可借鉴经验的好莱坞和PKD科幻作品说起。
PKD,即菲利普·K·迪克,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赛博朋克风格代表作家之一。很多人迷上他的小说是因为电影:从里程碑般的《银翼杀手》开始,他的小说一直不断地被搬上大银幕,其中很多为大导演和知名演员参与的作品。
为什么PKD作品会受到好莱坞青睐?对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有什么借鉴?##
【DNA计算机:未来程序员,拿试管“写”代码?】如今,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忙。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目前电子计算的并行运算速度和存储能力面临发展瓶颈,科学家开始寻找新的计算媒介。
近日,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研发出可广泛编程的DNA计算机,其有望完成多重计算任务,相关成果刊登在《自然》杂志上。
【琥珀中首次发现海洋动物菊石】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联合团队报道了保存在一枚缅甸琥珀中的菊石、螺类、节肢动物等化石集群,表明该琥珀森林位于热带海滨地区,环境类似于当今的一些热带海岸森林。该研究为缅甸琥珀年龄提供了直接证据,并为琥珀埋藏学和白垩纪森林生态环境分析提供了新见解。
据悉,该枚琥珀保存了异常丰富的化石类群,包括1个菊石、4个螺类、4个等足类、23个螨虫、1个蜘蛛、1个马陆和至少12个昆虫成虫标本(蟑螂、甲虫、蠓和蜂)。研究团队囊括了菊石、腹足类等足类、蛛形纲和昆虫化石的分类学者,历时两年对这些化石进行了详细的鉴定工作。研究发现菊石、螺类和1个等足类属于海相生物,其他节肢动物皆属于陆栖类群。
【地球罕见金属“现身”系外行星大气】KELT-9b是迄今已知最热的系外行星。2018年夏天,瑞士天文学家在其大气层中发现了气态铁和气态钛的“蛛丝马迹”。现在,这些研究人员又在其大气中检测到了气化的钠、镁、铬以及稀土金属钪和钇的痕迹。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13日报道,研究人员指出,类似的系外行星可能是一个大宝库,终有一天,他们或能在其上找到生物印记,即生命存在的迹象,以最终探究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历程以及生命的起源。
Copyright ©2015-2021 青蜜(天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22946号